本报讯(记者 梁 静) “过去田块小、沟渠大,十天半个月才能种完;现在地块整合了,5天就能种完,而且用上了节水滴灌,省时又省力。”日前,在利通区扁担沟镇吴家村的玉米地里,种植大户马礼忙着检查地里的滴灌带。如今,扁担沟镇的农民不再需要顶着烈日来回开关闸门,宁夏水发利通现代农业供水有限公司扁担沟扬水灌区分调中心负责人李跻鹏轻点鼠标,田间的智能阀门便应声开启,黄河水通过密布的滴灌带,精准“喂”到每垄玉米的根部。
随着2023年利通区被列为国家级现代化灌区首批试点县,现代化灌区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启动以来,利通区与宁夏水发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探索“投融建管服”一体化新模式,先后成立民鑫、丰民等农业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并根据片区实际,成立自流、扁担沟、五里坡等分调中心,实现“乡镇—水务局—管理处—水利厅”四级网络全覆盖,做到了信息互联互通。目前,项目已完成高标准农田(高效节灌)面积23.3万亩。
“片区分调中心通过专业化管理服务,明确什么时候浇、浇多少、浇到哪,使水和水肥精准灌溉,节水的同时让农户增产增收。”李跻鹏说。水资源的节约直接转化为农民看得见的实惠,用水成本降低,化肥因精准灌溉而减量增效,作物产量与品质实现双提升。
今年以来,宁夏水发利通现代农业供水有限公司通过优化基础监测站点建设和模型算法,建立了需水预测模型及调度模型推演,结合全渠道自动控制,进一步提高支渠以下配水协调能力,更加精准预测地块需水量,提升供水调度的优化与执行的准确性。“我们收集灌区内干渠水量数据、气象预报数据以及农情信息,为农业灌溉供用水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今年预计通过管理节水500万立方米。高效节灌项目区的玉米产量预计每亩提高100公斤以上,农户也能享受到节水工程水权交易收益的10%,实现农户增产增收。”该公司副总经理金焱说。截至目前,利通区31万亩现代化灌区已实现高效节水,年均节水3100万立方米,2024年发放节水奖励金78.18万元,不仅算对了水资源的效益账,更算好了农民增收的幸福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