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传承灌区历史文脉 让千年故事走进大众视野 2025年08月07日

▶银川唐徕中学北校区师生参观黄河宁夏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展示中心。

▼青铜峡市引黄古灌区的唐正闸。

本报记者 柳 昕 文/图

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马金宝在《关于讲好宁夏引黄古灌区故事的提案》中指出,宁夏引黄古灌区是一部活态的文明史,记录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但仍存在宁夏引黄古灌区故事传播认知度不高、叙事方式单一、国际影响力不足等问题。

提案建议,我区相关部门应注重整理历代治水名人等的事迹,以“人物+历史”的方式增强故事感染力,聚焦古代水利技术的智慧,如“无坝引水”“渠系网络”等,制作科普动画或纪录片,采访当代灌区农民、水利工作者,讲述古灌区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应该与抖音、快手、B站合作,推出“一分钟看懂古灌区”“古渠探秘”等系列短视频,开展“云游古灌区”直播活动,邀请水利专家在线讲解,开发动画短片《黄河小水工》,以儿童视角讲述灌溉故事,发起微博话题“宁夏古灌区故事”,鼓励网友分享灌区老照片、家族记忆;开发微信小程序“古灌区AR地图”,用户扫描实景即可获取历史故事。

针对学生群体,设计“水利科技探秘”“农耕文化体验”等线路,在灌区核心区域(如汉延渠、唐徕渠等)设立互动展馆,利用全息投影、VR等技术还原古代灌溉场景,开设“古法农耕体验区”,游客可参与插秧、收割等农事活动,打造卡通形象“渠小灵”(拟人化水渠),推出绘本、盲盒、表情包等衍生品,设计古灌区主题邮册、纪念币等高端文创,提升品牌价值,出版英文版《宁夏黄河古灌区》画册,面向海外图书馆、高校发行,与埃及尼罗河灌区、荷兰风车灌溉系统等世界遗产地建立合作,举办联合展览,申请成为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典型案例,纳入全球水利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