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罗 鸣) 近日,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传来喜讯,其承担的“枸杞鲜果原浆质量评价研究”项目成功获批自治区科技成果登记。这项突破性成果,为蓬勃发展的枸杞原浆产业装上了标准化“导航仪”。
枸杞原浆作为近年来火爆市场的“明星”枸杞加工产品,以100%枸杞鲜果为原料,经打浆、粗滤、均质、巴氏杀菌、灌装等精细工序制成,凭借“零复配、零调配”的纯粹特质,最大限度保留枸杞鲜果营养与风味,既营养丰富又方便饮用,一跃成为继枸杞干果后的主力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然而,伴随市场的快速扩张,产品品质良莠不齐的问题日益凸显。
据了解,该项目围绕行业痛点精准发力,系统探究枸杞鲜果原浆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深度剖析鲜果原料与生产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关键影响。科研团队成功建立枸杞鲜果原浆品质评价分级标准,创新性提出将气味响应值和玉米黄质双棕榈酸酯作为鉴别枸杞原浆与掺兑干果浆的特异性指标。该研究成果不仅完善了枸杞原浆质量标准体系,为规范市场秩序提供坚实技术支撑,引导企业迈向规范化生产道路,激发良性竞争活力,还全面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该项目负责人介绍,“枸杞鲜果原浆质量评价研究”项目的成果填补了枸杞鲜果原浆品质评价的空白,在质量标准建立与营养成分变化规律探索上有创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