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马尚俊:轮椅作舟 逐梦赛场 2024年12月23日

马尚俊进行投掷练习。

本报记者 李 莹 见习记者 陈君奕 文/图

在生活的赛场上,尽管遭遇命运的重创、身体的残缺,却凭借顽强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绽放光芒。家住红寺堡区大河乡石炭沟村的残疾运动员马尚俊,便是这样一位坐着轮椅却依旧追梦的残疾人,用行动诠释着自强不息的深刻内涵。

“生命以痛吻我”

马尚俊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小儿子却在一次意外中不幸夭折。尽管悲痛欲绝,但生活还得继续,马尚俊开货车跑长途运输赚钱养家,眼看生活有了好转,没想到意外再次降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造成马尚俊脊髓损伤,全身无法动弹,生活不能自理。

“当时为了给我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借了许多外债,最穷的时候,孩子想吃一包泡面都买不起……”马尚俊说,“最绝望的时候,甚至有好几次都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感觉这样就能彻底摆脱眼前的黑暗与痛苦。”可每当这个念头升起,家人的面容就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在他的脑海。

父母、妻子、孩子……这些揪心的牵挂暂时困住了马尚俊迈向绝望深渊的脚步,他开始在黑暗的内心世界里挣扎。家人无微不至的照料,像坚韧的绳索,维系着他摇摇欲坠的理智。

“妻子告诉我,‘命里几次苦,就加几次糖’,我当时也逐渐明白,我活着不仅仅是为我自己,更是为了我的家人。”马尚俊的心在家人们的爱与关怀中,泛起了希望的涟漪,有了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与力量。

“运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经人帮助,马尚俊来到中卫市中医院组织的第一期脊髓损伤训练营,踏上了康复训练之路。“这次训练也让我从瘫痪在床到可以借助轮椅基本实现生活自理,心态也逐渐好了起来。”马尚俊说。

起初,像借助扶手挺直脊背这样简单的动作对他来说都非常艰难。双腿绵软无力,稍一用力腰背就酸痛得厉害,汗水洇湿衣衫。“马哥,咱能行,多一分坚持就多一分希望!”每当想放弃得时候,训练营里伙伴们的鼓励让他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

在训练营的那段时间,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马尚俊都在刻苦训练。每天清晨别人还没起床,他已在床边拉伸手臂、锻炼腰腹。就这样从只能坚持几分钟到能连贯完成一套基础训练动作。

那些训练时的孤独与煎熬,逐渐堆砌成他蜕变的基石。当教练前来筛选运动员时,看到了刻苦训练的马尚俊,鼓励他可以参与铅球、铁饼、竞速轮椅等方面的训练,代表家乡参加残疾人体育赛事。

突如其来的机遇,于马尚俊而言,既是惊喜,更是挑战。参加运动会,意味着针对性训练更为严苛,操控轮椅成为他的“行走”必修课,狭小空间内要做到灵活转向、快速前行并非易事。门槛、石子路是天然“障碍”,他经历了无数次轮椅侧翻。投掷项目里,马尚俊因反复练习导致肩膀肿胀、腰部拉伤,待理疗缓解后他又投入训练。“运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加倍努力。”马尚俊说。

每一次跌倒后的爬起,每一回带伤坚持训练,都是在和曾经脆弱的自己告别,正是这些付出,让马尚俊从康复训练室一步步迈向赛场的大门。

“我要报之以歌”

经过一年多的训练,2021年马尚俊参加了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第一次坐着轮椅驶入运动会赛场,初赛枪响,他肌肉紧绷、眼神专注,与对手并肩竞赛,收获了阵阵掌声,那是对他勇气与坚持的认可。此次残运会他拿到了投掷项目的银牌和扔铁饼项目铜牌。“原来,我也可以做到。”马尚俊满眼含泪地说。

此后赛事中,他愈发沉稳。2023年他参加了宁夏首届残特奥运动会,拿到了竞速400米金牌和100米铜牌。拿到奖牌的那一刻,他和妻子相拥而泣,一遍又一遍地感谢着妻子这么久以来的悉心照料和陪伴。

马尚俊也用自己的故事激励着更多人,他前往红寺堡、同心等地,走进校园、社区,以他的故事,传递着“身残志坚、无畏困境”的信念,在校园礼堂,面对莘莘学子,他讲述如何从困境中振作精神、于训练苦境坚守的过往,激励学子们珍惜当下、勇敢追梦,轮椅上的他目光坚毅,让大家看到了残疾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命运以痛吻我,但我要报之以歌。虽然我现在身体残疾,但我不会放弃生活,更不会放弃自己,我要继续奋进,突破不一样的自我。”马尚俊说。他将继续以轮椅为舟、以汗水为桨,在命运长河中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