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7月1日,杨成武等开国将军在《人民日报》联名发表纪念文章《深切怀念李天焕同志》,文中饱含真情地写道:“在革命的征途上,我们曾长期与他一起工作,共同战胜艰难困苦,经受血与火的考验。悠悠往事,涌上心头,更激起对他的无限怀念。”早在1967年,叶剑英对李天焕的评价就是:“别看他在群众面前驯驯服服,在敌人面前,在战场上,他是一只老虎。”
1袭击马家畈 少年初扬名
1912年6月,李天焕出生在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叶河乡大山岗村一户佃农家。16岁,他即怀着对土豪劣绅的仇恨和对革命的向往,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小小年纪,他就在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相继担任少共黄安县委委员、少共桃花区委书记、黄安县青年模范营政委,成为老练的革命者。
1929年深秋,共产党员赵赐吾领导着只有11人的桃东袭击队,任务是打通桃花区东西间交通。可是,全队只有一支步枪,其余武器多为大刀、鸟铳。当务之急,是搞到武器,提高袭击队的战斗力。正巧,附近有个大村庄叫马家畈,过去曾建立过红色政权。后来,这里驻了一小队地主武装,经常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赵赐吾决定,袭击这股地主武装,杀一下敌人的反动气焰,搞些武器。于是,他便派胆大心细的李天焕去侦察。
一天,李天焕化装潜入马家畈,迅速摸清了敌情:“马家畈的民团总共20人,住在一户地主的大院里,有长短枪十多支。夜里,只在门洞中设一个哨,大门旁边有一段墙比较矮……”得到准确情报,赵赐吾立即集合袭击队员,做着攻打马家畈的准备。次日入夜,袭击队在赵赐吾带领下,向马家畈进发。袭击马家畈,只费了1颗子弹,就缴获步枪6支,子弹100余发。战后,赵赐吾在总结会上表扬说:“天焕年纪最轻,又刚来袭击队,就担负这么重的任务,应记‘初出茅庐’第一功。”之后,李天焕勇敢沉着的名声便传开了。
“见证了红四方面军发展整个历程”
2
1930年冬,李天焕调入主力红军,历任红十二师政治部组织科长、红十一师政治部秘书长,连续参加鄂豫皖苏区四次反“围剿”,成长为红四方面军的优秀干部。
1932年5月,蒋介石亲自兼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调集30万大军向红四方面军发起第四次“围剿”。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突出重围,转向川陕发展,李天焕出任红十一师第三十三团政治处主任。当时,敌我连续激战,形势十分严峻,第三十三团士气受损。可是,李天焕意志坚定,斗志旺盛,以各种形式鼓舞部队,坚持战斗。12月,红十一师翻越积雪盈尺的秦岭时,副师长程世才身负重伤,衣衫单薄,李天焕毅然脱下棉袄给他穿上。
1933年7月起,红四方面军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李天焕历任红三十军秘书长、红三十军第九十师政治部主任、红三十军政治部主任,直到1937年3月。这一时期,李天焕是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的好助手、好部下,深得李先念器重。他积极协助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指挥作战,与兄弟部队并肩杀敌,连续粉碎四川军阀的“三路围攻”“六路围攻”,享誉红四方面军战史。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一部兵力,奉命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作为西路军前卫,红三十军从甘肃靖远渡过黄河,进入河西走廊。1937年春天,西路军力战失败,李天焕与李先念、程世才率部转入祁连山,冒着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迎着疾风雪砾,忍着伤痛、饥饿,坚持苦战。经过4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带领队伍边打边走。在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迎接下,他们安全抵达新疆。
抗战期间“从军队到地方、从部队到机关”
3
1938年冬天,李天焕奔赴抗日前线,担任冀中军区四分区政治部主任。当时,分区司令员是孟庆山兼任,副司令员是聂鹤亭。四分区(后为九分区)主要活动在蠡县、高阳、博野、河间一带,政治部驻在南关。
1939年3月,冀中军区召开了第一次政工会议,对部队正规化、八路军化做了部署,决定一面坚持平原游击战争,一面分批有计划地进行整理和训练,做到逐步正规化,提高战斗力,创建主力兵团。
1940年8月20日起,八路军总部组织晋察冀军区、第一二○师、第一二九师所属部队,突然发起“百团大战”,对华北日伪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展开大规模进攻。这时,李天焕协助九分区(由四分区改名)领导指挥作战,负责破袭平汉铁路定县至徐水段及附近的主要公路。在整个战役期间,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积极作战,迎击保定出犯之日军;破袭铁路,瘫痪敌人的交通线;攻打肃宁县城,掩护群众转移3.8万余人。
1940年9月起,李天焕调任晋察冀军区五分区政委。当年10月,日军开展冬季大“扫荡”,很快占领了阜平城。11月中旬,五分区部队胜利收复阜平县城。1941年1月,李天焕组织五分区机关召开全体大会,一方面庆祝冬季反“扫荡”胜利,一方面声讨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大会过后,五分区不失时机地组织干部们学时事,学军事。期间,李天焕进行了学习动员并作了形势报告,使部队指战员提高了认识,鼓舞了士气。
1941年6月,李天焕调任晋察冀边区政府公安局长,负责边区政府的安全保卫工作,深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欣赏。
整个抗战时期,诚如杨成武等指出的:“天焕同志从军队到地方、从部队到机关,在频繁的调动中,坚决服从党的安排,能上能下,表现了共产党员把革命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优秀品质。”
“这是人民军队的作风”
4
1945年7月起,李天焕调到冀察军区工作,历任军区政治部主任、冀察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察哈尔省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为反击国民党对解放区的疯狂进攻,他同冀察军区司令员郭天民一起,率部西征塞外,围困归绥;东进热河,保卫古北口,战斗在长城内外。
在军区前方指挥部任前委书记时,他率部转战大清河北,威震平津,打了许多胜仗。此外,他协同地方政府,广泛发动群众,实行土地改革,为部队提供了可靠的兵源。同年8月,他出任华北军区第三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在政治工作中,他深入开展以“三查三整”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提高了广大指战员的政治觉悟和坚定信念。
李天焕担任高级指挥员以后,历次战役战斗都坚持一条原则:指挥位置尽量靠前。他认为,靠前可以了解敌情、战情,有利于实施正确的指挥。
1949年2月,第三兵团改编为第二十兵团,李天焕担任兵团政委。3月,第二十兵团和第十八、十九兵团一起攻打太原。第二十兵团的任务是从东北、西北方面突破,插入丈子头、新城,歼灭北区守敌;攻击得手后,由北面工厂区攻城。李天焕将指挥所位置尽量向前推,位置在一梯队后面,二梯队前面。
24日17时30分,攻城开始,攻城部队万炮齐发,城内敌人则以大炮还击,炮弹呼啸着从指挥所上空飞过,李天焕却从容不迫。这时,指挥所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向我军投降的太原绥靖公署野战军总司令赵承绶。他进入指挥所后,不禁感慨地拉着李天焕的手说:“过去觉得解放军能打败蒋介石不可思议,现在真正知道解放军为什么打胜仗了。”
“我们的指挥所就只有一张地图,几部电话,还不如你们一个营指挥所阔气。”李天焕指着周围,幽默地说。
“兵团指挥所这么前出,甚至都进到敌人眼皮底下,没有大智大勇是办不到的。”“这是人民军队的作风。”李天焕说。
第二十兵团攻入城内后,迅速合围敌绥靖公署,仅4个半小时即解放太原,使盘踞山西38年之久的“阎锡山王朝”彻底灭亡。
“他在公安部队干得很好”
5
1950年9月22日,中央军委命令组成公安部队领导机构,任命罗瑞卿为司令员兼政委,李天焕为副政委、党委副书记。
日常工作中,他和罗瑞卿明确提出:公安部队要做党和人民的驯服工具。在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中,他们根据公安部队长期分散执勤的特点,在分散的排上建立了党的分支部,班上普遍建立党小组。在他们的努力下,部队党员逐步达到了占总人数的30%,共青团员占58%。在工作中,李天焕严格要求部队:服从各级地方党委的领导,并坚持由公安机关主要领导兼任省、市公安部队政委或指导员。
为肃清匪患,公安部队在配合解放军歼灭大股土匪武装后,经过罗瑞卿、李天焕等10年不懈努力,基本上肃清了分散、隐蔽、零星流窜的散匪,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社会条件。
1952年7月,澳门葡萄牙当局进行武装挑衅,越境打死打伤我边防战士,英帝国主义也趁机以武力相威胁。这时,李天焕与程世才遵照周总理指示,支持部队自卫还击,坚决捍卫祖国领土,维护民族尊严,迫使葡方道歉、赔款、撤哨,使帝国主义者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向中国人民低头认错。1961年,毛泽东主席在公安部的一份报告上批示:“李天焕是个好同志,他在公安部队干得很好。”
1955年9月,人民军队第一次评授军衔,李天焕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选调天焕同志任战略导弹部队政治委员,是毛主席、党中央对他的信任”
6
1966年6月,中央军委决定以原公安部队领导机关为基础,建立第二炮兵领导机构,并任命李天焕为第二炮兵政委。
于是,李天焕刚刚卸下公安保卫武装的担子,又肩负起建设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的重任。他深知,建设和发展我国战略核力量,对实现国防现代化,维护国家独立和安全,意义非凡。因此,精神百倍地投入了又一项全新的工作。期间,他虚心向干部和专家请教,深入了解部队情况,抓紧建立领导机关,组建部队,加速作战基地的建设。
然而,受当时大环境影响,第二炮兵建立之初就陷入极端困难的处境之中。于是,李天焕只能更加发奋忘我地工作,及时处理部队组建、发射训练、阵地工程等各项事宜。大动乱的干扰破坏,使战略导弹部队的建设遇到重重困难,他心急如焚。1967年1月22日,毛泽东主席接见军委碰头会议人员,在徐向前、许世友汇报后,李天焕激动地报告说:“我们现在根本不能工作,要求主席允许我们工作。”毛泽东主席当即指示:“要允许工作,不能过头了,不能搞逼供信。”谈话中,他还明确指示:不能冲击军事机关。会后,中央军委发布了提倡文斗反对武斗、不准冲击军事机关的《八条命令》。
1968年1月,经过李天焕等一年的努力工作,召开了二炮部队第一次军政领导干部会议,在杨成武代总长及各总部领导主持下,完成了二炮部队建制的正式交接。会上,李天焕作了关于战略导弹部队建设问题的报告,明确了部队的性质、任务、建设规划及工作的方针。会后,正当为实现会议所确定的目标而拚命工作的时候,李天焕却横遭林彪、“四人帮”的诬陷,被关押长达7年之久,直至1979年4月才得到平反。
10年沉冤,虽然得到最终昭雪,但他重病缠身。1986年5月19日,李天焕逝世于解放军总医院。
(据江苏党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