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抓娃娃”机里部分玩具“身份信息”不明?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发出消费提醒 2024年05月29日

本报记者 单 瑞

“抓娃娃”这一大众化的娱乐方式近年来逐渐成为一个新业态。不算太高的加盟门槛、低廉的成本、较快的收益周期,吸引了众多创业者,各种品牌的“抓娃娃”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然而,近期有部分消费者反映“抓娃娃”机内的玩偶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三无”、做工粗糙等问题。

银川市各商超“抓娃娃”机里的毛绒玩具是否都有“身份”信息?连日来,记者深入部分人流量较大的商场进行走访了解。

每逢周末,西夏万达广场内一家“抓娃娃”机店内顾客总是络绎不绝。在宁阳广场地下一层,每台“抓娃娃”机前都围满了正在操作摇杆的消费者,还有不少旁观者。

“抓娃娃”机的操作步骤很简单:扫码、投币、启动、摇杆、落爪、取物,吸引不少顾客跃跃欲试。记者仔细观察10多台“抓娃娃”机发现,有产品合格证的毛绒玩具,标签上写着产品品牌、面料材质、填充物、执行标准、经销商及其地址,还有使用警告提醒等标识。但有部分小毛绒玩具并没有标识或吊牌。记者停留期间,看见一对情侣共抓到4个毛绒玩具,其中有的缺失产品合格证标识。还有带着孩子来玩的消费者抓到的八爪鱼玩偶也没有任何标识。

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消费者,他们说在玩“抓娃娃”机时,第一时间考虑的都是毛绒玩具的造型,然后体验游戏的快感,享受“中奖”后的惊喜瞬间。至于毛绒玩具的质量,并没太注意。

“我家孩子很喜欢,我经常带她来‘抓娃娃’,共抓出了几十个毛绒玩具。”市民韩东告诉记者,不过今年开始次数明显变少了,因为他发现有些毛绒玩具以次充好。“女儿经常会把喜欢的毛绒玩具摆放在床头,甚至抱着玩具睡觉。但我仔细观察发现一些毛绒玩具质量较差,容易掉毛、脱绒、掉色,对皮肤、呼吸道不利。”韩东说。

记者从银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西夏区分局了解到,该局近期开展了“抓娃娃”机内置毛绒玩具质量安全专项检查。主要检查“抓娃娃”机经营者的主体证照是否齐全、“抓娃娃”机内置毛绒玩具是否缺少中文标明的生产厂名和厂址、是否有合格证及警示说明等,查看毛绒玩具外观和气味是否正常等方面。累计检查“抓娃娃”机经营单位8家,下架标识不规范毛绒玩具25个。该局相关负责人提醒,在“抓娃娃”机场所消费时应注意查看商家是否取得资质,务必选择正规渠道销售、正规厂家生产,有合格标签标识的产品,合格证上需标注清楚产品名称、厂名厂址、面料及填充物、适用年龄、警示标语及生产执行标准。

宁夏国信嘉华律师事务所律师牛小苗介绍,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若生产或销售不符合规定的产品(包括玩具产品),将被市场监督管理等行政机关处以责令停止生产或销售、没收违法生产或销售的产品、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构成犯罪的将进一步追究刑事责任。若产品导致人身伤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同时向各责任主体主张民事责任。

牛小苗也呼吁,相关部门要对区内各游乐场所的“抓娃娃”机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加大经营管理力度,定期定点对经营户进行日常检查,依法依规对存在问题的商家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及时整改违法行为,督促经营者将营业执照悬挂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确保“抓娃娃”机内的毛绒玩具“身份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