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 蕾
“秋天到来了,红色、黄色、褐色的树叶在风中欢舞……”在中卫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的课堂上,甜甜站在电脑显示屏前看图讲故事。如果不仔细观察,也许大家不会发现这个自信大方、口齿清晰的小女孩是位听力障碍患者。
今年4岁的甜甜,出生不久后被诊断为听力障碍,2岁时植入人工耳蜗。科技虽然让甜甜听到声音,但她仍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来识别环境和理解语言。
“2022年2月22日,甜甜第一次来到康复中心做训练,那时她的耳蜗刚刚开机,孩子完全不会说话。”中卫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老师葛万明对甜甜第一次上课还记忆犹新。了解甜甜情况后,他为甜甜量身定制康复训练计划,经过两年训练,现在甜甜的听力和语言能力已经接近正常人,性格也变得更加活泼开朗。
“在我们康复中心老师和家长携手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像甜甜一样的孩子从康复中心走向社会。”中卫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骆霞云说,该康复中心是中卫市三级康复机构,2021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目前有康复治疗师5名,康复教师11名,设有床位100张,内设物理治疗训练室、运动功能训练室、多感官训练室、情景训练室等功能室,课程深受孩子和家长们的喜爱。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2024年2月24日,中卫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三楼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多多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唱着生日歌迎来了自己的5岁生日。
多多是一名孤独症儿童,2022年刚到这里时,不与人交流,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康复中心老师闵玉芬说,看到多多对绘本书感兴趣,她因势利导教孩子读绘本。“有一次,我给多多读‘奶奶的大南瓜’这本书,为了给多多说‘南瓜’这个词,我给他看了南瓜的图片,又拿南瓜玩偶在他面前蹦蹦跳跳,结果,多多忽然从口里说出‘南瓜’。那一刻,我有种想哭的冲动。”
“这里的老师肩上不仅仅是责任与担当,更多的是爱。”骆霞云说,残障孩子可能需要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才会有一点点进步,但通过老师们的努力,让一个个孩子有了进步和变化,这样的事情,她和同事们想多做一点。
中卫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运行以来,为257名有康复需求0岁至14岁残疾儿童提供了中心在训和每月送康复上门服务活动。去年,该康复中心有10名儿童通过康复训练达到健全儿童发育水平,已在普幼或普小进行继续学习,其他儿童在功能上均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