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张明生:无声世界里雕刻幸福人生 2023年11月24日

张明生制作工艺品。

本报记者 邓 蕾 文/图

几个易拉罐、一把剪刀、一支圆珠笔、一根竹签,几分钟后,一只栩栩如生、振翅飞舞的白鹤就出现在张明生的巧手中,惟妙惟肖,充满灵气。

11月16日,记者见到张明生,理着小平头的他显得十分精神。走廊里、院落墙壁上到处挂着他用易拉罐制作的立体工艺画。工作室内,各种制作材料、工具和工艺成品有序摆放。“虽然听不见,但我的手很灵活,能编织手工艺品,也能创造社会价值。”张明生眼神坚定地说。

“张明生是先天性听障,但从小就很聪慧,学东西快,看过的东西都能画出来。13岁时,我们把他送到甘肃平凉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学习了3年。后来,他便跟着父亲在工地上找活干。”张明生的母亲说。

20岁时,经人介绍,张明生认识了妻子秦小娥,两个年轻人情投意合,很快组建了家庭。成家后的张明生和妻子每天起早贪黑,辗转在固原市区的各个工地忙碌,日子不算富裕,却也够吃够穿。

2015年的一天,张明生接妻子下班时,看见妻子的同事正用易拉罐制作工艺品,这让他产生了浓厚兴趣。“我就开始学习易拉罐立体工艺画,自己也动手做了起来。”张明生介绍,这种工艺需将废易拉罐先经过清洁消毒处理,然后把设计好的图案绘制在易拉罐上,通过手工精心裁剪、雕刻,并根据画面要求,把需要凸起或凹陷的部分进行挤压、画刻成型。制作出来的百片乃至千片小作品,再用胶水一步步粘在画布上面,最后进行装裱。

“用易拉罐的本色制作出来的立体工艺画,更具有金属的质感。制作过程也需要有耐心,如果不够细致,这个作品就不美观了。”张明生介绍,一件作品根据画面复杂程度不同,制作周期大概需要一周。

“每天外出回来,他手里总会拿些捡来的易拉罐和雪糕棒,有时候自己还花钱买。”秦小娥说,张明生做出来的易拉罐立体工艺画细致工整,制作的鸟、鱼、鹰、花等样样活灵活现。亲朋好友都会忍不住把拍照发微信朋友圈展示,他的一幅人像作品还曾售出1800元的价格。

张明生在网上看见有人用竹子制作各种工艺品和地标建筑,这让本来就喜欢制作手工艺品的他也有了学习新技能的想法。在制作竹子作品时,需将合适的竹棍切割、钻孔、打磨,然后经过浸泡、火工弯曲、磨具定型等步骤,将竹棍做成零部件,最后根据图纸将其组装起来,竹棍部件之间需环环相扣、严丝合缝,这样制作出来的作品才逼真、美观大方。

“工艺很复杂,一件作品需要经过数次打磨、雕刻。”秦小娥说,为了一件作品,张明生睡觉时都在考虑怎么做,经常半夜会突然起身到工作室,一忙就是一夜。张明生主动向记者展示了制作过程,开启一台小型打磨机,随着“嗡嗡嗡”的打磨声,竹屑飞溅,然后用小刀将竹子切成需要的长短,再用胶水一个个粘连起来……他还会根据落刀的角度、轻重不同,一次次修改,直到成型。

随着技艺逐渐成熟,张明生在周边已经小有名气,他用竹子制作的四合院模型、各种凉亭、风车等工艺品非常精致。原州区古雁街道雁岭社区专门腾出地方,展示他的各种作品,其中有几件作品被拿到银川参加展销。前段时间,他的作品《古雁塔》在固原市举办的文创作品及非遗作品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张明生用手语告诉记者,他不怕苦,只要作品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