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西吉县2023年元宵节社火巡游展演大赛现场,春官们进行春官词表演。

2023年春节期间,春官打扮的胥劲军(右)与友人同台献艺。
马 军 文/图
春官送福是六盘山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流传于西吉县及周边农村地区,始于西周,是社火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角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春官送福项目传承人胥劲军将宁夏固原地区的丰富文化收存、汇总,并创建西吉县春官词学会,让传承数千年的民间艺术持续发展,在新时代绽放出新光彩。
春官送福源远流长
“春官无品不算官,手摇羽扇说平安。家家门前说一段,句句吉祥庆丰年,不图名利不图钱,无职无权很清廉。”这是西吉县春官对自己诙谐的解释,准确且客观。
据胥劲军介绍,春官送福是流行于宁夏六盘山地区一种古老而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主要分布在固原市境内的西吉县、隆德县和甘肃部分地区。甘肃礼县、庆阳的春官,从冬至开始一直到春节,三五成群去村民家门口送上几句祝福话和春贴。固原地区的春官,则是从春节前开始,持续至正月十五结束,春官们不仅要说吉祥话,还需要现场表演,表演内容一般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春官送福很早就融入了社火中,并发展成社火表演中的灵魂,大家都说,有春官送福的社火才完整。”胥劲军说。
六盘山区春官词历史悠久,通常为四句七言,以方言形式表现,说词合辙押韵,通俗易懂,乡土气息浓郁,具有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常以比喻、拟人、夸张等各种不同的修辞方式和幽默詼谐的段子给老百姓送上新春祝福,并承载礼仪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信德等教化育人的知识。
西吉县的春官词,融入了秦腔等戏曲元素。“传统社火仪程在长期的走场互访巡演实践中,喝仪程的腔调自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分‘文腔’和‘武腔’两种。文腔语调舒缓、抑扬顿挫似舞台剧中须生角;武腔语速紧促、铿锵有力,类似舞台剧中花脸行当。”胥劲军表示,有了这样的区别,也就有了春官之间的“对唱”,你一言我一语,成了社火中最大的亮点。
近年来,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苟庄村、套子湾村,新营乡陈阳川村,震湖乡震湖村、党家岔村,红耀乡红耀村,马建乡马建村、周吴村、台子村刘垴村等乡村的春官词创作传承就很受群众欢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
春官送福绽放光彩
胥劲军是西吉县人。他告诉记者,在固原市地区,民间春节离不开社火,社火也离不开春官,否则,人无精神,年无味道,春无气象。“春官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相当于民间脱口秀,与社火、秧歌一起成为春节民俗文化的一道风景。”胥劲军从小对春官说词感兴趣,六七岁就跟村里的老春官学习春官说词。“那时候西吉的春官词只有十来首,说得年头长了,村民们也就不感兴趣了。”胥劲军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初,20来岁的胥劲军看到乡上的春官越来越少,便决定去外面学习新的春官词。
原州区、隆德县、静宁县、庆阳市……哪里有社火,哪里就有胥劲军的身影。30年间,胥劲军抢救整理出濒临失传的古老春官词2000多条目,总计达5000多条。
“正月立春天文合,节气相逢雨水多。世上只有春富贵,春来春去百花开。”采访中,胥劲军不禁哼吟出一段儿。胥劲军说,这就是六盘山地区传唱的《春官歌》,春官们将二十四节气和农民们劳作的景象结合进行艺术再创造,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山歌形式开展送春活动,伴随着朗朗上口的语调,新年气氛满满。
如今,胥劲军成立了“西吉县诗联和春官词学会”,吸引200多人加入。他对春官词保护传承也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只有让春官词创作不断与时俱进,才能不走老路,才能焕发生机。”他要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到春官说词表演中来,春词的生命力便会愈加旺盛,也更加凸显存在的意义。
“近几年,我们将党的惠民政策编写到春官词里,应和着鼓点声,把党的好政策宣讲给老百姓,同时也赞颂美好生活,让春官送福这项古老技艺绽放出新的活力。”胥劲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