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车轮滚滚六十载 小站情怀满关山 (二) 2023年04月03日

站台内的围墙和标语。

大武口站最初设计为石汝支线和汝箕沟站的联轨站,定为编组站,潮石支线建设时改为中间站,后来汝箕沟支线虽不在此接轨,但作业量增加,又改按编组站设计,设计发调车线11股及机走线、客车底停留线、站修线等,还有转向三角线和货物线。

有山必有口,有口必守兵,贺兰山下的打硙口(大武口),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有重兵把守的炽热沙场,地方志《嘉靖宁夏新志》、史书清同治二年五月(1863年7月)的文献上都有记载。1969年11月,一节节军用专列,徐徐驶进平罗县大武口镇火车站。列车上满载着千里移防后的部队,昔日清冷的火车站,顿时沸腾起来。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火车站向西通向贺兰山的一条公路,左边有驻守部队;再向西是贺兰山、北武当庙区域,土长城、烽火台、寿佛寺(慈禧当年题字)与大武口火车站遥遥相望,一同在晨曦中镀金,在夕阳里染醉。贺兰山脚下的北武当庙又名寿佛寺,素有“山林古刹 西夏名兰”之谓,是中国著名的道、佛合一的寺庙,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在每年几次传统庙会上,远郡近县的朝山拜佛者云集,盛极一时。

火车站西北面、贺兰山东麓北端韭菜沟和归德沟之间的山前洪积山坡上,有一个占地面积上万公顷的森林公园。山上有烽火台和秦、明长城,北长城俗称大武口长城,西起贺兰山枣儿沟,东到黄河岸,长约25公里,是明朝为防御蒙古部落侵扰而建,为万里长城的组成部分;列车轰鸣的节奏,是大山和长城的生命之音,那强烈的心跳,是大地的律动,西域的律动。

历史进入2006年,大武口站已有货物线4条、段管线1条、专用线13条,大武口火车站成为兰州铁路局较大的装卸站之一,被兰州铁路局确定为战略装车点。该站担负着石嘴山市境内的煤炭和煤炭制品以及矿山机械和农产品等运输任务,年货物发送量1200万吨,日均装车530万吨,占宁夏地区铁路总运量的40%以上,并与35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运输协作关系,为大武口、石嘴山甚至宁夏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现在货运日均3957吨,装车日均62辆火车皮,卸车68辆火车皮;客运每天出入一对,发送旅客190人,到达110人。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出山多凭火车,那时旅客很多,出山的多于进山的。随着时代进步、交通发展和山里人口减少,客运量减少,日均接发旅客列车2列,接发货物列车23列。从前此站是二等站,后为一等站。

客运火车每天早上有一趟银川发汝箕沟的普客绿皮小火车,载着寥落的乘客穿群山峻岭过大滩,经大磴沟、呼鲁斯太、石炭井、大峰矿、枣儿沟、桃子沟、宗别里、柳树沟、汝箕沟、白芨沟等只停2分钟的小站,数钻山洞,最终到达汝箕沟车站;下午4点多,冒着黑烟的火车头渐行渐远,大武口火车站又归于沉寂。一趟从山里驶出的火车,经平罗、石嘴山车站、西大滩、暖泉、芦花台,最终将乘客送到银川。

(据石嘴山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