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政协委员虎久强呼吁:
加强政策扶持 助扶贫车间走出经营困局
“扶贫车间”是建在贫困乡、村、移民安置区和扶贫产业园区,以解决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实现贫困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的生产活动场所。据统计,固原市累计建成扶贫车间228间,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加工、养殖业、种植业、制衣、手工业和其他行业。2020年实现产值4.29亿元,累计解决6391人就业(建档立卡户就业2773人)。入驻项目大多数为传统低端加工产业,公益性大于盈利性,主要依靠订单生产,优势特色不明显,市场占有率低,与区域重点产业、特色产业配套关联度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今年,受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交织影响,扶贫车间订单大幅减少,水电暖等生产要素成本明显上升,因经营困难导致停工停产或半停产的扶贫车间数量达到三分之二以上,且还在增加,吸纳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的能力严重不足。当前正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节点,应高度重视扶贫车间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研究出台针对性强的扶持政策,维持扶贫车间正常生产经营状况,稳住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的门路。
建议县区要加强对扶贫车间运营管理和车间生产经营运行监测,并及时将未兑现的政策兑现到位,该补助的资金补助到位。加强生产要素全面协调保障,重点协调解决车间水、电、暖和融资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及时兑现落实用工补贴、电价优惠等扶持政策,确保车间正常生产经营,稳定发挥群众就业增收作用。 (吴 倩)
自治区政协委员蒋新录呼吁:
开设青少年脊柱侧弯门诊
近年来,青少年出现脊柱侧弯的概率显著增加。据统计,我国每100名中小学生中就有1至3名发生脊柱侧弯,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人数已超过500万人,并以每年30万人左右的速度递增。脊柱侧弯已成为继肥胖症、近视之后危害我国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疾病。因此重视青少年脊柱侧弯问题是每名家长、老师,尤其是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推进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治,建议在公立医院开设脊柱侧弯门诊,考虑学生平时需要上课,建议门诊开设在周末及寒暑假,为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青少年脊柱侧弯提供帮助,根据防病重于治病、侧弯程度给予分阶重点预防、治疗方案。同步与社区卫生院建立脊柱侧弯青少年档案,带动社区把青少年脊柱侧弯作为体检项目,并给予一定预防治疗指导。进一步与国内小儿骨科矫形顶尖水平的医院深度合作,逐步建立本地的青少年脊柱健康预防中心。 (吴 倩)
自治区政协委员郭嘉建议:
利用高速公路边坡 建设光伏电站
宁夏光伏产业发展较快,但光伏电站用地问题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难题。建议在不影响交通安全的情况下,最大化利用高速公路、铁路沿线的边坡铺设光伏板,采用轻质化PERC叠瓦组件和大跨距高支架柔性系统,有效控制光伏电站的建设成本和施工难度。“高速公路+光伏”项目既能提高大量闲置土地的利用价值,还可降低光伏产业建设成本,更能将绿电应用于高速公路、桥隧照明通风设施、服务区等系统用电设施中,促进宁夏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吴 倩)
自治区政协委员买若春建议:
完善基层法院诉前调解工作
诉前调解是基层法院在法院内部设立的调解工作室,主要对于婚姻家庭及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各类民事纠纷案件,在法院立案之前安排诉前调解。诉前调解可以为当事人节约诉讼成本、快速解决纠纷,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自治区高院与司法厅对诉前调解工作非常重视,于2021年7月联合印发《矛盾纠纷诉前调解与诉讼衔接工作办法》,进一步完善我区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多途径、多层次、多种类的纠纷解决方案。在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的前提下,完善诉前调解工作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法院的工作压力。
为更好地发挥诉前调解工作优势,建议确定诉前调解工作的人员和工作时间。目前部分基层法院安排诉前调解工作每周只有两三个工作日,由于时间有限,可以调解的案件数量和质量有限。基层法院可以和当地司法行政部门协商确定,安排参与调解工作的人员和工作时间,做到法定工作日均可进行诉前调解,提高诉前调解效率。由于诉前调解工作无具体的制度约束,调解员的工作成果无相应的考评激励体系,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诉前调解工作的优势。建议为调解人员制定具体的考核评价激励体系,人民调解员欠缺专业的法律知识,担任调解员的律师又欠缺调解工作经验,应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调解员的专业素质,提升诉前调解工作的质量。 (吴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