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以劳启智 以劳育德 ——我区不断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实践发展 2022年05月17日

本报记者 梁 静

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区十分重视各地学校劳动教育,专门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不断拓展和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和载体,强化推动全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有效实施。

我区各学校劳动教育“遍地开花”

“种番茄的时候要把苗摆正,把根部周围的土培好压实,然后再浇定根水。”近日,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十八小学五年级(3)班正在上劳动种植课,听了老师的示范讲解后,同学们自己动手在花盆中种下番茄苗。

随着大课间铃声响起,低年级学生在教学楼前开始劳动技能大比拼,他们比赛整理书包、清理红领巾、整理着装、清洗校服;高年级的同学们来到学校东南角的耕乐园,将刚刚学到的种植知识进一步实践。“我今天学会了种植番茄,体会到了食物的来之不易,以后要尊重和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五年级(3)班学生吴倩倩种下几株小苗后深有感触地说。

据该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马飞虎介绍,学校把劳动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去年开始把劳动教育课作为基础课程列入教学计划,每班每周安排一节课,课程与实践相结合,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与此同时,兴庆区回民第三小学开展了“劳动美”综合实践展示活动。自“双减”实施以来,该校把厨艺作为特色课程,根据传统二十四节气的习俗,教孩子们学会了做冰糖雪梨粥、青团、蛋炒饭等。展示活动现场,一年级的小同学们展示了择菜技能,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制作水果拼盘、蛋挞、红枣汤圆等美食,小脸上都洋溢着劳动的喜悦。

“五一”假期过后,在石嘴山市平罗县城关第三小学,同学们纷纷“晒”出自己的劳动实践作业,展示在火热的生活中感受到劳动之美,收获成长和快乐。

据了解,日常生活劳动内容包括折叠衣物、洗晾衣服、拆穿鞋带、扫地擦桌、收拾餐具、洗碗洗锅、种花种菜、喂牛喂羊等。同学们在家长的指导下,每人学会了一项新的劳动技能,更懂得了热爱和珍惜劳动成果,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看到同学们争做光荣的劳动者,交出了一份份优秀的作业,老师们很欣慰。

近日,在吴忠市青铜峡市第五中学,学生们深入当地恒源林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深入大棚和田间,参观火龙果、西瓜、甜瓜等水果种植,并给水果除草、浇水等,学生们沉浸在劳动的快乐之中。

“去年,我们积极创设条件,与恒源林牧有限公司联系,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并进行挂牌,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青铜峡市第五中学校长李培虎说,“我校将劳动实践与‘双减’‘五项管理’等教育减负政策结合起来,开展常态化的劳动实践作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将劳动最光荣的理念根植师生心间。”

据青铜峡市教育局副局长李丽华介绍,青铜峡市重视把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校设立劳动教育周,通过家务劳动、校园劳动、校外劳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推进劳动教育和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将学生参加劳动时间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目前,全市已建立多个劳动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师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营造师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校园新风尚。

让劳动教育

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记者从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到,当前,我区不断强化劳动教育宣传,引导各地各校不断加强劳动教育,旨在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据介绍,到2025年,我区将建立健全劳动教育长效机制、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配齐建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完善督导考核评价体系,努力打造劳动教育品牌,创建劳动教育示范基地100个,劳动教育示范学校300所,形成100门劳动教育精品课程,全区大中小学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基本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劳动教育不是单纯简单的田间劳作,是通过劳动让学生们懂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培养学生获得持续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自治区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激发学生们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的激情,全力推动劳动教育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同时,劳动教育有助于弘扬优良家风,培养学生养成敬老、孝亲、爱幼等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