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让农耕民俗文化在记忆中闪光 2022年02月28日

​ “国辉农耕民俗博物馆”藏品展示。

最近,55岁的戴辉曙在朋友圈发出的一组体现农耕民俗文化历史变迁藏品的照片,引得好友纷纷点赞并转发。他和他的“国辉农耕民俗博物馆”在朋友圈“火”了一把,前来参观的游客一茬接着一茬。近日,记者慕名前来探访了这个距离固原市西吉县城35公里的“国辉农耕民俗博物馆”,在此感受浓厚的农耕文化。

该博物馆是固原市县(区)唯一一家民间博物馆,占地10亩,分为博物馆分馆、地震馆、乡村非遗馆三部分,馆里收藏各类农耕用具民俗藏品5000余件。其中,“博物馆分馆”馆藏以农具、文物为主,内藏有新石代时期的石器,汉、宋、元、明、清、民国时期解放初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农具以及陶器、瓷器等各种老物件2000余件,国家三级文物30余件,藏品较为系统地反映了西吉县震湖一带农耕民俗历史的脉络,民俗器物以小见大,重现了百余年间黄土地风情,展现山区农耕民俗文化的广博魅力;“地震馆”现藏地震遗物40余件;“乡村非遗馆”收藏西吉县当地的皮影、百岁老人刺绣、剪纸艺术品等200余件。

陈旧的大木犁、漆迹斑驳的小炕桌、灯光昏黄的煤油灯、呼哧呼哧的风匣、锈迹斑斑的纺车……走进博物馆,一件件流淌着岁月痕迹、饱含着历史沧桑的物件映入眼帘。这些见证岁月的老物件,每一件都被细心地贴上了名称标签、来历、捐赠者等信息。

在西吉这片热土上,有着古老的农耕历史和悠久的民俗文化。几千年来,产生了许多农耕工具和民俗用品,这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习惯和民俗风尚。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播种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因为高效、省工、省力而逐渐替代传统农具。“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脱贫攻坚’‘闽宁协作’帮扶引领下,使沉睡百年的震湖变得山清水秀,当地农民也逐步脱贫,走向富裕。这些农具也就不需要了,我们要将这些东西收藏起来,保留下来,让它们成为我们奋斗的历史见证。”戴辉曙说。

为展现农耕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2003年,戴辉曙便开始收集。历经20余年,他跋山涉水,走遍西吉县的山水和村户,收集农耕工具和民俗用品。他在经过多年的修复与整理,在当地政府和文化旅游部门的帮扶下,自筹资金50万余元,于2018年5月18日在西吉县震湖边建造落成“国辉农耕民俗博物馆”。

“这些藏品不仅展示了西海固农耕民俗文化历史的变迁,展示了西北地区农耕文化的概况,还彰显了西海固历代劳动人民顽强生存、不懈进取的精神。”前来参观的西吉县七中老师胡刚不禁感慨道。

据了解,“国辉农耕民俗博物馆”连续3年被西吉县评为优秀文化大院,2019年被固原市评为固原市文化大院,2020年9月被评为自治区级文化大院。该博物馆开馆以来,先后接待了上海复旦大学组织的“亲子团”,北京、南京、银川、兰州等地学者游客前来参观、并在周边的农户家里体验农家生活。

截至目前,该博物馆共接待游客1.3万余人,给震湖周边农户带来经济收入。

“今年,我打算在地震馆里再添加一些关于1920年12月海原大地震的物件,纪念那场大地震。同时,扩大宣传力度,让这些藏品在带动西吉县乡村旅游的同时,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参观,见证西吉县人民的奋斗史。”戴辉曙说。

(马 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