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宁夏高校英语教育话语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2022年01月13日

姜克银

宁夏高校传统英语教育话语的发声者主要来自于高校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他们的话语以英语教育技能话语及英语语言国家历史文化话语为主。

《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出,“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符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英语专业人才”。按照上述文件的要求,传统的外语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文化教学,文化教学的内容基本上也是以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为主,英语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始终被视为英语专业的主要学习和研究对象。

宁夏高校英语教育话语长期保持着重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和英语语言国家社会文化知识的输入的单一模式,缺少红色文化资源的输入,导致渗透着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消费主义等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英语教育话语长期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久而久之,高校英语教育培养出来的仅仅是熟练掌握英语语言工具、熟知并宣传英语语言国家文化与意识形态的知识分子,并不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有能力和自信用英语与外国人对话中西方文化的大学生,有些大学生在和外国友人对话交流中,甚至出现患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现象,更谈不上用英语表达红色文化的能力。

针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宁夏高校英语教育话语的现状,从筛选红色文化资源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建立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的期末考试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对策:

筛选红色文化资源教学内容。对宁夏红色旅游资源、宁夏红色文化相关文本资料、宁夏红色记忆中的名人故事、宁夏红色文化相关影视资料等宁夏红色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筛选出适合教学的内容,并按照16个教学周的学时安排,将收集的红色文化相关资料平均分配成四个模块,包括:诗歌、电视剧、纪实作品、红色旅游资源。

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在实际英语课程设计中有机地融入提前筛选好的诗歌、电视剧、纪实作品、红色旅游资源四个模块的红色文化内容,四个班的教学任务都由同一位有经验的大学英语教师担任。教学环节的具体教学步骤共分为四步:课前预习环节、课中教学环节、课中练习环节和课后任务环节,其中第二、三环节在课上进行,第一、四环节由学生在课下独立完成。

建立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的期末考试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占总评的40%,期末试卷成绩占总评的60%。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出勤及课堂展示,期末成绩则为期末试卷成绩。在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的期末考试评价体系中,将题型细节及各部分分值占比做部分调整。例如:将第一部分通用听力的新闻理解和段落理解改为对话理解和段落填空,以此来考察学生的交际英语听力能力和对红色文化相关词汇的掌握情况。在模块听力主题理解部分加入红色文化相关主题的篇章,同时,在第三部分信息匹配中增加红色文化相关内容,以此考察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料的理解;最后,将传统的定题选择写作调整为理解听力资料并写作,要求学生在四分钟红色文化相关听力素材播放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反思。

以上三个步骤既是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宁夏高校英语教育话语的对策,也是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宁夏高校英语教育话语的路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这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为解决一部分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患中国文化失语症的问题提供思路,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其他语种教育话语提供参考服务,为宁夏外语教育改革献计献策。

(作者系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