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优质教育 ——民进宁夏区委会、自治区政协委员聚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1年05月21日

本报记者 邓 蕾

在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仍是义务教育的难题:农村地区、边远山区教学点教育发展水平亟待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学位供给不足、部分县中心城区学校“大班额”“大校额”现象依然存在。

为了让每个城乡孩子享受更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今年自治区两会上,民进宁夏区委会、自治区政协委员文军提交相关提案,呼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每一个孩子。

政策先行 直面不均衡困局

“对宁夏而言,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已从‘有学上’‘好上学’转向‘上好学’。”民进宁夏区委会在提交的《关于让优质教育惠及山川每一个孩子的提案》中写到,建议“十四五”期间,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实施“名校+”“名师+”“名校长+”工程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容增量工程,各学校按照“能扩尽扩”原则,尽全力发掘学校潜力,通过改建措施增加教室、学位,缓解学位不足的困境。加快推进集团化办学,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明确赋予各教育集团中层任免、教师交流、经费统筹等权力,激发集团办学活力,为全力加快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提供政策保障。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划片招生、就近免试入学的政策,合理安排城乡学校招生计划,确保现存的初中有合理的生源与办学规模,不让教育资源浪费。

文军在提交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宁夏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提案》中建议,要站在全局、长远的高度,处理好教育发展中改革与稳定、学校与社会等重大关系问题,树立“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将改变办学条件的重点放到农村、偏远地方、急需改善的短板学校。重点办好农村学区中心小学及现存的乡镇初中,将农村中心学校与初中整合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划片招生,就近免试入学的政策,合理安排城乡学校招生计划,确保现存的初中有合理的生源与办学规模,不让教育资源浪费。

夯实“硬件” 着力基础设施建设

民进宁夏区委会在调研中发现,全区现有农村小学和教学点685个,大多属于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艰苦,师资缺乏,由于学生少,村小基本上采用复式教学,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同时学生90%以上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生活缺关照、心理缺关爱、行为缺规范、家庭缺知识、安全缺保障现象。为改变农村义务教育散、小、差办学格局,民进宁夏区委会呼吁大力推进农村低龄寄宿制学校建设,改造、新增一批寄宿制学校,(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