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上海文教大队支宁老师李文元 (二) 2021年03月22日

宁夏政协移民资料征集三组

1958年,为了建设和开发大西北,中央指示,京、津、沪等大城市要抽调一批人员支援正在筹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时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指示,全市各区各条战线将历次运动中清理出来的各种“右”翼分子集中送宁夏,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当时上海地处东南沿海前哨,纯洁城市人口政治身份是特殊的专项工作。上海方面在答应支援些教师时也讲得很清楚,选出的老师中,业务能力没问题,只是政治身份和历史背景比较复杂,希望在使用时强化政治改造。于是上海的允诺与宁夏的需求一拍即合。就这样,李文元与500多名教师一起,踏上了支宁的列车,其中绝大多数是错划右派。当年,宁夏文教工委还专门派出了人事干部王世杰、王守业两位干部去上海接人,采访时王世杰已经离世,王守业健在,头脑十分清楚。

王守业退休前是教育厅副厅长,据他回忆,1958年7月左右,教育工委的领导给他们下达去上海接一批老师的任务,并特别讲明,接的人基本是三类人员:右派、反革命、坏分子。原则是反革命、坏分子没有正式带帽子的,右派分子属于后三类。都是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人员,要给安排工作。他们当时心里也有压力。

到上海后先是到各区教育系统看档案,上海的同志介绍档案情况时很细致,每个人的情况都给予说明,一些很好的老师或有特殊才艺的老师还有些推荐的。

选的人有在原单位是骨干的。当时王世杰、王守业两人心中还有个盘算,就是尽量选些问题轻、年龄不大、身体好、家庭没有拖累的,还要征求本人的意见。

总的看,接的人按当时的标准都有些问题,但情况不严重,右派比较多,很多人的档案里根本没有右派的材料。这些教师中的绝大多数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些人已经在教育行业中有了一定的建树。

王守业特别明确地告诉我们,按照要求,对这批教师有个很重要的承诺,就是到宁夏后全部安排到教学岗位。因为有了这个承诺,很多老师来时情绪稳定。但等这批老师到达宁夏后,因执行过程中有些衔接不足,落实承诺情况不理想,个别地区还出现了偏差,最后全部得到纠正。

按照上海一区对宁夏一县的原则,这批教师到宁后全部分配到宁夏川区十个县,也是想尽可能地为他们争取些好的生活环境。后来很多人都起到了挑大梁的作用。李文元也在这批名单中。

李文元:来宁夏之前对这里真的是一无所知,在那个时候我无论怎样脑洞大开,也不会想到一生会与宁夏结下这么深厚的渊源。

开始动员我们来宁夏时说是叫支援边疆建设,但大家心里都明白,我们是被清理的对象,是上海不愿意要的人。下决心来宁夏最重要的原因是听到了还可以当老师的承诺。对教师来讲,讲台是发挥作用的人生舞台。

离开上海时没人送我们。提前3天通知了上车时间,整个一列车的人绝大多数是右派。所有的人都是按规定上车,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家乡上海。列车开了很长时间都没人讲话,没人交流,大家都不知道前方的路在哪里,默默地想着自己的前途。除了列车行进的声音,车箱里很静,所有人的心都很乱。

上车前,有人给我们介绍了一次宁夏。印象最深的就是到了宁夏可以当教师,而且说,宁夏是个好地方,是塞上江南,鱼米之乡,每天都可以吃到大米白面。我一听还暗暗高兴,因为南方人都喜欢吃大米。

1958年10月20日我们从上海动身,来之前上海市给每人补助了些布票和棉花票,刚够做一套棉衣棉裤。母亲用发的布票和棉花票给我做了一身棉衣,多亏了那身新棉衣,刚来宁夏那年冷得不得了。

离开家时父母很伤心。他们也很难接受我到宁夏,没有更好的选择,身背沉重的右派身份来到宁夏。

火车先到兰州,再转车到银川,快到银川时大家都趴在窗口向外看。印象银川很荒凉。那天刮大风,下车后风夹着沙粒吹打在脸上,就像有小刀子在割皮肤,生活落差极大。

到银川后先安排在火车站附近一个招待所,还没等我们喝杯开水,又接到紧急通知,全部人员紧急集合乘车,上车后才知道要把我们送到吴忠市,因为第二天自治区要召开成立庆祝大会,很多人都在想,可能是怕我们捣乱。

(王旭阳 蔺银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