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徐晓飞:弘扬武术精神 传承“非遗”文化 2021年02月08日

徐晓飞(右一)和他的学生们在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活动中展示自然门武术。

武术在中华大地上绵延数千年,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双脚分开与肩膀齐平,微微下蹲,部腰挺直,出拳速度要快……”2月6日,记者来到银川市金凤区颐和城府,听自治区级非遗项目“自然门徐氏武术”传承人徐晓飞讲述他与武术的故事。

“‘自然门’是一个中国武术流派。不似其他类别的拳种,有各种繁杂的套路,其更注重功,即自然拳。自然功是自然门产生套路的着眼点,完全是为了练气,讲究拳行自然,圆转自如,不呆不滞,软脱灵活一气呵成。从6岁开始,父亲就教我扎马步、练习肩功、腰功等基本功。”今年36岁的徐晓飞是自然门的第七代传人,自幼跟随父亲习武,深得自然门武术精髓。他告诉记者,徐氏自然门是由清末武术名家徐腾蛟所创。徐腾蛟早年间在山东考取武举之后,被分配到河南黑石关当了总兵。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运动开始,徐腾蛟带着二儿子加入起义军,跟统领石达开前往四川,四川兵败后,徐腾蛟离开军队从此游历江湖,集南北两派之长创立了自然门,后收16岁的杜心武作为独传徒弟,也是自然门第二代掌门人。

“我从小就酷爱练武,光荣参军以后,还因为这个得过奖呢。”2006年,徐晓飞应征入伍,是宁夏第一批去新疆的兵。由于有武术功底,在新兵考核中他成绩非常优异被选拔加入特种兵部队,期间获得团、师、军、中央军委各级嘉奖一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部队生活,不仅磨炼了我的性子,还让我将学习的格斗技巧融入到自然门的武术之中。”身为徐氏自然门的传承人,徐晓飞不甘心这门武艺绝迹,退役后利用工作闲暇时间开办了自然门文化武学传承基地,专门教孩子们练习武术。“现在我的时间也多了起来,就想着把咱们中华传统武术发扬光大,同时也想把自然门传承下去。”徐晓飞说,练武不仅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还可以强身健体。

2017年, “自然门徐氏武术”入选第五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说起这一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徐晓飞颇为感慨:“2014年前后,我招收学员时,只有两个人报名,而且还是外国人。没想到过了6年,现在说起自然门武术,大家都还比较认可,尤其2017年入选非遗项目,更是让自然门武术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了。”遇到非常优秀的、有武学天赋的孩子,徐晓飞都会收为弟子,不仅教他们基本功,还教他们“吐故纳新”的呼吸方法。2016年至2018年,徒弟银泽龙连续获得三届宁夏自由搏击比赛冠军;2019年,徒弟王浩田获得宁夏自由搏击冠军。

(马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