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俊(左一)和舒康口腔医院医护人员合影。
本报记者 邓 蕾
在固原民营口腔行业中,有一位口腔医生被当地人所熟知,他就是固原市政协委员、口腔副主任医师、固原舒康口腔医院院长景俊。
1967年出生的景俊拥有无限的执着与活力,从业30年,他学技不倦,创新发展,从一名普通的牙医到开办口腔科室,从创办口腔诊所再到固原口腔医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潜心学习 做梦想的践行者
景俊出生在固原市彭阳县王洼镇一个偏远的小村庄,从小家庭贫寒。但贫穷并没有压弯他的脊梁,却磨砺出了他的锋芒。1986年,景俊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宁夏医科大学。
大学毕业后,景俊放弃了优越的就业机会,义无反顾选择回到老家,在彭阳县王洼中心卫生院工作。“卫生院当时还没有专门设立牙科,就连一把拔牙的钳子也没有,更别谈相应的设备。”景俊回忆,他用自己的工资购置了一些简单的牙齿治疗器械。又东奔西跑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农村医疗现状。最后终于得到了相关部门领导的认可,在王洼中心卫生院成立了当时宁夏唯一一家乡镇卫生院的口腔科室。
在这个偏僻的乡村卫生院,景俊一干就是6个春秋,他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变成了卫生院经验丰富的“老医生”。“在工作中,我发现农民的口腔保健意识差,90%的人都有牙病,而治疗的人不到10%。”景俊说,众多的牙病患者靠一个口腔科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几经思考,他决定辞职自己创办一家口腔专科医院,能将更多、更好的口腔技术服务于贫困地区群众。
奋斗不止 用匠心精神打造医院口碑
1995年5月,景俊在固原市南河滩租了一间小平房,开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牙科诊所——“景俊口腔诊所”。在小平房内,看着崭新的3张牙椅,景俊暗暗对自己说,梦想将从这里起航。
诊所创办之初,门可罗雀,常常入不敷出,但是景俊却认为得到了最大的财富——时间。因为他始终相信,只有慢慢沉淀,才能厚积薄发,得到患者认可。为了打出口碑,景俊始终践行“亲情+友情”的诊疗理念。他热心接待每一位患者,为其实行最有效、最实惠的治疗方案,遇到有特殊困难的患者,还予以特别的照顾,并用省吃俭用的钱增加了设备投入,诊所设备不断升级。
景俊口腔诊所逐渐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然而景俊也明白,要想把诊所办好还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几年间,他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大医院和专业院校,甚至多次远赴国外进行学习深造,像海绵一样贪婪地吸吮着口腔医学先进技术。
2005年5月,景俊在固原市老城区买了一处门面房,创办了固原舒康口腔医院。这所集口腔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民营口腔专科医院,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给人温暖、轻松的感觉。景俊将医院定义为连锁化发展,这不仅仅是医疗商业化的表现,更是将医疗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来经营。景俊所说的服务,更多地体现在治疗过程中的服务细节和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感受上。在治疗前,他会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经济能力以及患者对治疗费用的预期,并为患者推荐相关的治疗方案,这样一来就有效缩减了患者的选择范围,节约了治疗的时间。
以诚待人,诚信经营,使得舒康口腔医院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目前,舒康口腔医院在固原市开办了两家,彭阳县一家。
立院为民 热心公益泽惠一方百姓
“职业的幸福感是干出来的!在从医这条道路上,我的内心越来越幸福。”景俊说,多年来,他的梦想和目标从未改变:让更多的患者看得起牙科疾病,让更多的人口腔更健康、牙齿更漂亮。
景俊还经常带领团队以志愿者的身份到固原各幼儿园、中小学进行免费牙病防治知识讲座,经常深入农村、社区、敬老院进行义诊。2010年“重阳节”,他带领医院医护人员,对固原17所敬老院的1000多名孤寡老人进行了口腔检查。“检查中发现,老人缺牙率达到100%,而镶牙率不到5%,由于长期缺牙,影响咀嚼功能,使得80%的老人都患有胃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晚年生活。”看到一个个无牙的老人,景俊心底有说不出的滋味,于是,他通过民政局和固原市所有的城乡敬老院签订了长期免费为老人看牙病的合同。经过一年的努力,医院投资100多万元,为17所敬老院,1272名老人装上了假牙,有些老人因身体原因不能到医院,他就带领团队到敬老院现场治疗并定期回访,对不合适的假牙现场维修。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景俊选派舒康口腔医院28名医护人员参加抗“疫”工作,在固原火车站、社区、医学留观点昼夜坚守岗位,奋战两个月,圆满的完成抗疫任务,同时,捐款捐物价值12多万元。
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患者的信任,景俊的热情更高了,干劲更足了。“我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荣誉和口碑,今后将一如既往地为更多的口腔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景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