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同心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 2020年08月31日

苏绍平 整理

同心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同心县城豫海北路东侧烈士陵园内。

1936年,为巩固与扩大革命根据地和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中共中央在红军东征山西返回陕北后,又决定组建中国人民红军西方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5月中旬,西征红军共计17000余人在彭德怀司令员的率领下,分左右两路相继从延安、延川一带出发,挺进陇东,攻战三边,驰骋宁夏,解放同心,并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县级回民自治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在此期间,西征红军红十五军团在这块古老而贫瘠的土地上曾与国民党马鸿逵展开了历时近半年的针锋相对的斗争,主要战斗有:攻克豫海县城——下马关战斗、占领王家团庄战斗、韦州攻城战斗、红城水伏击战斗、甘沟战斗。牺牲在这里的红军烈士有:红十五军团回民独立师政委欧阳武、师参谋长李铁民、七十八师二三三团团长彭义隆、某连指导员李国珍、连长孔作林、回民独立师某连马连长等(其余姓名不详)30余人。回族人民的优秀儿子、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主席马和福在西征红军撤离时因下乡在外没来得及随军转移,转入地下开展工作,后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马鸿逵部逮捕,并于1937年4月3日在同心老城西门外英勇就义。

为纪念先烈以教后人,1978年同心县委和政府划地62亩在县城豫海北路东侧建立了同心县烈士陵园,将马和福烈士的遗骨及牺牲在下马关、韦州等地的红军烈士的遗骨搬迁集中安葬于陵园内,并先后拨款修建了“豫海亭”“红军烈士亭”“豫海烈士纪念亭”及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烈士纪念馆等。1986年为庆祝红军长征胜利暨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50周年,国家投资16万元,同心县民政局负责,由咸阳古建筑艺术公司承包,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主体为混凝土构造,碑座四周为黑色大理石镶钳,碑座上面竖立着12根镀金栏杆并以镀金链条相围。基座呈方形,见方15米,碑身见方10米,高21.6米,碑的正面为唐天际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北面为程子华的题词“为革命献身的回汉烈士永垂不朽”;东面为李志民的题词:“为人民解放牺牲烈士:英灵浩气千秋在,先烈精神万古存”;南面为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身下部正面镶钳的一块黑色大理石上雕刻着中共同心县委、县人民政府题写的碑文。碑文正文为“为纪念1936年红军西征和建立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牺牲的烈士,为纪念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同心和巩固人民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献身的烈士及一切志士仁人特立此碑,以表万世。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整座纪念碑庄重典雅,使人不由产生一种肃然起敬之感。

1996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暨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60周年之际,县政府又拨款将革命烈士纪念碑进行了维修,同时将陵园前部改建为“豫海公园”。园内松柏苍翠,绿树成荫,环境十分幽雅别致。每年前往参观者及中小学生扫墓接受教育者不下万余人次。

(摘自自治区政协《宁夏文史资料》第十九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