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 敏) 11月21日,记者从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2024年版《宁夏回族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目录》第三次修订更新已于近日完成。此次修订以“扩容、提质、增效”三措并举,优化人才评价体系,破除身份、行业、资历限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筑牢人才支撑。
当前,宁夏3376名高层次人才已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覆盖新材料、航空航天、生态环保、教育科技等关键领域。其中,A类国内外顶尖人才3名、B类国家级杰出人才80名、C类省部级卓越人才260名、D类行业类创新人才491名、E类中青年骨干人才2542名,顶尖智慧力量持续汇聚。
此次目录更新延续A—E类五级分类框架与动态调整机制,核心亮点集中在三方面。认定范围实现“全领域覆盖”,围绕重点产业需求新增49项认定内容,将“白求恩奖章”获得者、霍英东教育教学奖获得者等行业领军者,大国工匠、首席技师等技能大师及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纳入其中,让生产一线技术工人、教育工作者等“隐形冠军”拥有广阔发展舞台。
认定方式更趋灵活高效,首次将E类中青年骨干人才纳入积分制认定,为企业及新型研发机构相关人员设置涵盖学历、业绩、贡献的12分量化指标体系,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壁垒;拓宽直接认定通道,企业科研人员若科技成果转化新增产值达标、民营企业主要经营者若创造显著经济效益,均可申报C、D类人才,国内外高校博士毕业生则直接认定为E类人才,为青年人才来宁开辟“绿色通道”。
目录名称进一步规范适配,紧跟国家政策调整8项名称,新增图灵奖、菲尔兹奖等国际顶级奖项获得者,与全球人才评价体系接轨;细化“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项目层级,优化何梁何利基金奖分类,将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全国名中医从C类提升至B类,彰显对文化医疗领域领军人才的重视。
为推动政策快速落地,自治区同步建设“高层次人才管理服务系统”,依托社保卡设立高层次人才卡,构建“一卡一码一证”服务模式。数字化平台将大幅缩短认定周期,实现“人才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切实提升服务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