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邓 蕾) 日前,记者从西吉县委宣传部获悉,西吉县聚焦村级资产闲置、效益不高、管理粗放等难题,以联农带农、市场主体培育、要素配置、产销对接四项机制为抓手,着力推动农村土地、设施、厂房等资源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引擎”,探索出一条民族地区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产业振兴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在联农带农方面,西吉县积极推广“联产单干”“涉农企业+种养基地+市场营销+农户”“文旅企业+民宿经济+文创产品+农特产品+农户”等模式,引导小农户融入产业链与供应链体系。目前,西吉县已建成联农带农示范基地163个,总面积达18.8万亩,带动4.5万户农户实现人均增收9800元以上。通过“保底收益+二次分红”等分配方式,农户亩均年保底收益稳定在800元至1200元。各类基地和示范点每年提供长期就业岗位1.22万个,吸纳临时务工3.45万人次,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
为夯实产业基础,西吉县实施“十百千”市场主体梯次培育行动,坚持本土培育与外部引进并重。截至目前,西吉县累计登记注册各类经营主体26829户,包括龙头企业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17家、家庭农场2597家,以及肉牛规模养殖场1549家。
在要素整合方面,西吉县围绕“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推动土地、风光资源高效利用。火集村推行“集体流转+分户经营”,土地产出效益提升50%;北庄村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小块变大块、荒田变良田”。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优势,全县建成农村分布式光伏40.87兆瓦,带动就业782人。
围绕产销对接,西吉县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与全国20个省市签订长期蔬菜供销协议。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参加各类推介活动,签订订单258个,金额达1亿元。线上借助“832”平台和本土直播团队,销售额突破1亿元。线下依托“西吉好东西”门店和蔬菜档口,实现农特产品销售6.2亿元,同比增长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