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为科研“松绑” 为人才“架梯”

——国网宁夏电科院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掠影

7月20日,电科院青年突击队进行实验检测。

5月29日,电科院科技创新团队走进宁夏大学开展职工大讲堂宣讲。

5月16日,电科院青年突击队在银川第四光伏站开展光伏并网技术实地调研工作。

4月2日,电力系统技术研究所技术人员讲解宁夏虚拟电厂建设经验。

4月8日,电科院青年突击队成员在劳模工作室讲解技术创新。

9月23日,系统所技术人员在观测新能源实测建模。

1月17日,数字化所技术人员在实验室进行工作讨论。

本报记者 孙振星 通讯员 化 汝 文/图

10月30日,在灵武市境内的±800千伏特高压灵州换流站,国网宁夏电科院直流所顺利完成全站一次设备带电检测任务。“这是灵州站2025年度综检后的首次带电检测。”国网宁夏电科院工程师说,他们通过新建立的“周晾晒、月汇报、季督导”机制,让监督工作的凝聚力比以往得到显著增强。

这样的变化,源于一年前国网宁夏电科院启动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去年年初,这家肩负着宁夏电网技术支撑和科技创新重任的研究院,开始了一场深刻的自我革新。

“过去管理层级多,科研人员要花不少时间在填表、汇报上。”国网宁夏电科院电力系统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革后,国网宁夏电科院将7个职能部门压缩至5个,管理人员比例控制在15%以内,实现了组织机构的“瘦身”。

与此同时,6个全新的专业研究所相继成立,构建了“国网公司级—宁夏公司级—电科院级”三级学科体系,重点建设12个特色学科方向。在高压实验大厅,记者见到了正在调试设备的工程师。“现在我们的实验设备完成了更新换代,科研条件改善了很多。”国网宁夏电科院工程师指着新引进的模拟系统说。

改革红利迅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支撑效能。一年来,国网宁夏电科院支撑电网稳定运行,精准完成了“十五五”主网架规划、短路电流控制等关键校核分析,并对106项检修计划进行风险预控,落实GIS故障“向零奋斗”专项任务7项,有力支撑了电力保供。服务新能源发展,新能源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6.1%,支撑消纳利用率跃居西北第一,为“宁电入湘”等国家工程提供了高水平技术保障。

更让科研人员振奋的是《科技创新专项奖实施办法》的出台。去年,国网宁夏电科院用于专项奖励的资金达数百万元,对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等成果进行重奖。现在他们搞科研,多劳者多得、绩优者厚酬。改革还改变了科研立项方式,建立了“问题库—需求库—储备库”三库联动机制,让科研选题真正来自生产一线。

去年12月5日,国网宁夏电科院电力系统技术研究所完成了国内首个直流近区“沙戈荒”新能源及多类构网型设备汇集站宽频振荡风险评估分析。这是改革后首个重大自主研发成果。

国网宁夏电科院打造了“高端引领、卓越培育、青年托举”三大人才体系,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三级梯队。今年,新增自治区级、省公司级及院级专家数十名,呈现出“头雁领飞、强雁跟进、雏雁成长”的良好局面。“改革的核心,就是让科研人员回归科研初心,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电科院相关负责人说,一年来的实践表明,只有真正为科研“松绑”,为人才“架梯”,才能让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电网发展,为能源转型贡献智慧和力量。

望着实验室里忙碌的身影,记者感受到,这场改革带来的不仅是数字的变化,更是科研生态的重塑,是创新活力的迸发。

①1月17日,高压所技术人员在天都山开展雷电冲击电压试验。

②11月6日,高压所技术人员在天都山750千伏变电站HGIS现场进行雷电冲击电压试验。

③11月9日,数字化所技术人员在固原市调研乡村产业用电情况。

④11月2日,高压所副所长马飞越(右一)在阿曼电网结对共建技术支撑现场检查设备。

⑤10月21日,直流所技术人员在灵州站开展750千伏GIS设备进行扩径导线连接。

⑥2月5日,直流所技术人员在中宁站开展极1低YYB低端换流变感应耐压试验。

⑦2月18日,高压所技术人员在高桥220kV变电站开展GIS设备现场局部放电检测试验。

--> 2025-11-21 ——国网宁夏电科院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掠影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99606.html 1 为科研“松绑” 为人才“架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