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沙坡头区帮扶车间让村民实现“顾家”与“增收”双赢

本报记者 孙振星

“我有时候一个月能挣60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这样的好工作越干越舒心。”近日,在沙坡头区宣和镇喜沟村帮扶车间,村民苗雪梅一边熟练地转动缝纫机,一边笑着说。

2022年,为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喜沟村党支部通过盘活村内1600平方米闲置冷库资源,升级改造生产加工车间,采用“村集体+群众入股”模式,由8名村委会成员现金入股4万元,150户群众现金入股25万元,成立了中卫市喜百惠农牧专业合作社。并与宁夏荣晟聚工贸有限公司建立深度合作,重点吸纳监测对象、留守妇女等群体就近就业,生产吨包编织袋。

“依托‘生产+技术+销售’全链条的支撑体系,合作企业不仅提供稳定的生产订单,还派遣专业技工驻点指导,帮助新招聘人员快速掌握缝纫等技能。”喜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涛介绍,通过实行计件工资制,车间工人日均收入可达150元至200元,熟练技工月收入能突破6000元。去年5月,车间通过沙坡头区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多部门联合验收,被认定为区级就业帮扶车间。

“这种‘村社搭台、企业唱戏’的协作模式,既发挥村集体贴近群众的组织优势,又借助企业的市场资源解决生产连续性问题,使就业岗位从‘短期临时’转向‘长期稳定’。”宣和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干部赵瑞说,今年以来,宣和镇累计安置衔接资金公益性岗位74人、民政公益性岗位88人,带动就业232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1414人,申报脱贫人口就业奖励和一次性交通补贴资金338户91.8万元。

目前,中卫市就业帮扶车间已形成与区域资源精准匹配的产业布局,通过政策引导、产业适配、精准帮扶,让劳动力实现“顾家”与“增收”的双赢,更推动乡村产业从“输血”向“造血”转型。

--> 2025-11-20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99531.html 1 沙坡头区帮扶车间让村民实现“顾家”与“增收”双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