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探访新质生产力 在见证发展中深化家国认同

——自治区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组织委员赴皖苏两省开展国情教育综述

本报记者 罗 鸣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赢得大国博弈战略主动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新征程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

10月20日至28日,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郑震带领部分港澳地区自治区政协委员赴安徽、江苏两省,围绕“感悟习近平经济思想,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开展国情教育,引导港澳地区自治区政协委员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双重积极作用”,为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维护港澳社会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感悟创新动能 见证制造到智造的飞跃

科技创新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在广袤的皖苏大地上,前沿科技企业与研发中心星罗棋布,考察团聚焦智能语音、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卫星通信等关键领域,见证“中国智造”以创新之笔绘就的生动图景。在合肥市,被誉为“中国声谷”核心企业的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为委员们打开了通往智能语音世界的大门。实时多语言翻译器流畅转换,情感饱满的语音合成宛若真人,AI技术已在教育、医疗、司法等领域深深扎根,特别是“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所展现的理解与生成能力,令在场委员赞叹不已。港区自治区政协常委、香港富承家族办公室高级顾问蔡德升在体验后深有感触地说:“人工智能已如春雨般渗透千行百业,这种源头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正是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真实写照,也为香港提升国际竞争力带来了深刻启示。”

人工智能的突破性进展让委员们倍感振奋,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集成与创新能力的较量同样精彩纷呈。大家走进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与精准灵动的机械臂交织出未来制造的画卷,融入用户思维的NIO House更展现了智能出行的全新理念。港区自治区政协委员、香港宜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伟宁特别关注蔚来自主研发的芯片与智能驾驶系统:“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本质上是技术集成与创新能力的较量。蔚来在‘三电’系统、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的深耕,体现了内地企业敢为人先的创新魄力,也为整个行业探索技术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参照。”

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业转型的关键支撑,成为委员们探访的焦点。在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业机器人正以精准的姿态完成焊接、搬运、喷涂等复杂工序。当了解到埃夫特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卓越,产品更远销海外时,委员们无不为之振奋。港区自治区政协委员、香港亚太网络空间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阎伟宁细致询问了机器人的精度、稳定性与行业解决方案后表示:“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脊梁。目睹国产机器人在性能上不断突破、在应用上持续拓展,令人倍感自豪。香港工程界完全可以在此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特别是在技术交流与国际标准对接等领域贡献力量。”

智能制造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通信技术的坚实支撑。委员们走进南京控维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这家专注于宽带卫星通信产品研发的企业,其技术成果在应急通信、远洋航行、偏远地区网络覆盖等场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港区自治区政协委员、美亚娱乐资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灯旭对此深有感悟:“畅通无阻的通信是现代社会的生命线。卫星通信技术正在不断突破连接的边界,这不仅关乎国家安全,更直接提升着公共服务的效能。这也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借助先进的通信技术,让文化娱乐内容突破地域限制,触达更广泛的受众。”

从人工智能到高端制造,一系列深入前沿阵地的参访,让委员们真切触摸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劲脉动,而科技创新对民生领域的赋能同样令人瞩目。澳区自治区政协委员、澳门镜湖医院副院长陈泰业教授指出:“医疗领域正日益倚重高科技支撑,无论是AI辅助诊断还是远程医疗,都离不开技术创新的赋能。内地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为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供了强大动力,澳门在推进智慧医疗建设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借鉴内地经验,深化相关领域合作。”

大家深切体会到,科技创新不仅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更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筑牢安全屏障、改善民生福祉的坚实基石。

厚植文化底蕴 砥砺家国情怀赤子心

新质生产力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能,传统文化与历史记忆则是凝聚精神、厚植根基的不竭源泉。在皖苏之行中,委员们不仅探寻科技创新的前沿脉动,更驻足于承载文化基因与历史重量的场所,在触摸传统、回溯过往中汲取精神滋养,让家国情怀在文脉赓续中愈发深厚。在宣城市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率先揭开历史的篇章,馆内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幅幅历史图片,无声诉说着烽火岁月里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斗争与不朽的铁军精神,委员们神情肃穆地聆听讲解。港区自治区政协常委、金源实业(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振忠动情地说:“来到这里,仿佛听到了当年的军号声。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牺牲精神,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作为一名港澳地区自治区政协委员,我们更要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传承文化,既要忆红色过往,也要正视历史伤痛。来到南京市,委员们怀着沉重的心情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灰色的建筑、象征遇难者骨骸的石子路、密密麻麻的档案墙,每一处细节都在控诉着战争的残酷与法西斯的暴行,让人在肃穆中深刻体会和平的珍贵。港区自治区政协委员、北京市通商律师事务所(香港分所)主任周俊轩表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铭记这段惨痛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警示世人珍爱和平、捍卫正义。作为法律工作者,我更感维护法治尊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重大。”

铭记伤痛是为了更好地守护文明的璀璨,在南京这座承载多重历史记忆的城市,南京市博物馆则为委员们呈现了一幅中华文明的绚丽画卷。馆内流光溢彩的金器、温润精美的玉器、意境高远的古代书画,无不展现着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深厚文化积淀,让委员们在流连中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倍感自豪。澳区自治区政协委员、澳门何泉记企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何伟业说:“每一次参观内地的博物馆,都是一次文化的寻根之旅。中华文化是联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澳门作为中西文化交汇之地,更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历史的厚重到文明的璀璨,每一处场所都在诉说着家国的故事,而革命先驱的精神则为这份情怀注入了更鲜活的力量。委员们来到常州瞿秋白纪念馆,深入了解这位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被其“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的理想信念深深打动。澳区自治区政协委员、珠海市嘉琪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蔡鸿志感慨:“从瞿秋白等革命先驱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担当。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这一点对于今天的企业家同样具有教育意义。”一路走来,历史的印记与文化的芬芳交织,让委员们在文脉赓续中愈发坚定了赤子之心,也更深刻理解了传承与担当的重量。

见证跨界赋能 激活传统领域新活力

新质生产力以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与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为核心,正持续为传统领域注入强劲新动能,在乡村振兴、文化传承、文旅融合等行业中催生多元新业态与创新模式。考察中,委员们走进不同传统场景,亲身见证新质生产力如何让古老领域焕发全新活力。在宣城市绩溪县龙川村,这个承载徽州文化底蕴的古村落,并未固守传统发展路径,而是主动拥抱数字技术与智慧理念:当地利用电商平台推广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引入智慧农业技术提升种植效率,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古建筑保护和旅游推广,最终实现“指尖上的增收”和“云端上的守护”。港区自治区政协委员、深圳投石产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凯祥对此很感兴趣:“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复制过去,而是要用新理念、新技术赋能。龙川村的做法展示了数字技术如何让古老的乡村焕发新生,这为我们科技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思路和场景。”

古村落的数字化转型让委员们看到新质生产力对乡村发展的重塑力,而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中,这种创新动能同样展现出独特价值。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在严格保护明清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创新引入文创书店、非遗体验馆、精品咖啡馆、设计工作室等新业态,让古老街巷与现代商业文明实现和谐共生,成功吸引大量年轻人和游客驻足。港区自治区政协委员、广东佛山市豹王滤芯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郑文豪说:“这里让我看到了工业城市温柔的一面。用新的经济形态和消费模式盘活历史遗产,既留住了‘乡愁’,又激发了活力。这种对历史街区进行‘有机更新’的科学发展路径,值得广泛推崇。”

从历史街区的业态创新到文博场馆的体验升级,新质生产力正不断打破传统文博行业的边界,带着对文化传承新路径的探索,委员们走进无锡吴都阖闾城遗址博物馆。馆内不仅运用VR/AR、全息投影、数字沙盘等现代科技手段,生动再现春秋时期吴国的风云历史,更通过开发文创衍生品、打造沉浸式演艺项目等方式,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大幅提升游客的参与感与体验感。港区自治区政协委员、香港福田实业远东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志坚表示:“博物馆不再是静态的陈列,科技让它变得可感、可知、可互动。这种以科技赋能文博、让文物与大众深度连接的创新做法,有效放大了文化遗产的价值,也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博场馆的科技赋能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新思路,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中,新质生产力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新质生产力为“非遗”传承插上科技翅膀:利用3D打印技术复刻精美的惠山泥人模具,通过数字化影像完整记录濒危技艺的全过程,借助电商和直播平台拓宽绣品、竹刻等非遗产品的销售渠道,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找到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澳区自治区政协常委、澳门友盈集团行政总裁魏雄深有感触:“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在于守正创新。现代科技不仅为濒危技艺留存、传统手法延续提供了更可靠的新手段,更帮非遗产品突破地域限制,打开了通往更广阔市场的大门,让老手艺真正‘活’在当下。”

一路的实地考察,让委员们了解了新质生产力为安徽、江苏两省高质量发展注入的强劲动能。无论是安徽省在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等新兴产业上的集群突破,还是江苏省在智能制造、集成电路领域的创新引领,都展现出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催生新业态的生动实践。两省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不仅优化了经济结构,更提升了区域发展的韧性与活力,为港澳地区自治区政协委员理解“创新驱动”提供了鲜活的区域样本。

为期9天的皖苏之行,连接古今,贯通科技与人文。港澳地区自治区政协委员既见证了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发展巨变,又在文脉传承中深化了家国认同。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国情教育让“新质生产力”从理论概念变为可感可知的实践成果,更清晰认识到港澳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独特价值。将把此次考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切实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立足自身优势搭建合作桥梁,团结引导港澳各界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积极顺应国家发展大势,找准定位,发挥所长,在与国家同频共振中,为推动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助力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力量。

--> 2025-11-20 ——自治区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组织委员赴皖苏两省开展国情教育综述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99496.html 1 探访新质生产力 在见证发展中深化家国认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