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红霞) 日前,记者从自治区畜牧工作站获悉,我区饲草料良种繁育基地专家团队以巩固建设饲草料良种繁育基地为抓手,聚焦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在饲草育种、良繁体系建设及技术集成示范三大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成功破解饲草种子“卡脖子”难题,为全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饲草育种领域,专家团队锚定优质高产、耐旱、耐盐碱核心目标,广泛收集国内外优质苜蓿、燕麦、小黑麦核心种质资源群体材料,创新采用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的研发模式,大幅加快区内饲草育种进程。目前已成功选育优质苜蓿品种8个,其中宁科5号、宁科6号等7个宁科系列苜蓿品种顺利进入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宁农1号紫花苜蓿通过国家草品种审定,填补了我区优质饲草品种培育的多项空白。我区重点推进千叶青、荟峰、西贝等3个国家及自治区级饲草料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全面推行种子田全程精细化管理模式,集成应用水肥一体化调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适时低损耗收获加工等关键技术,显著提升饲草标准化生产水平与稳定供种能力。截至目前,年建设优质种子田面积2900亩,饲草良种年产量稳定在500吨以上,有效保障了全区畜牧产业用种需求。
专家团队强化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优质饲草品种8个、先进技术8项。其中“越冬性禾本科作物冬春季耙耱保墒装置”新技艺和“冬闲田一年两茬高效复种”新模式,凭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被第八届草业大会纳入草产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典型案例进行全国推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