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以提案办理推动解决民生难题

——灵武市政协多举措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本报记者 毕 竞

日前,记者走进灵武市良种示范繁殖农场(以下简称“良繁场”),4000平方米的硬化晾晒场在阳光下格外醒目,金色的玉米铺满场地,如同一片翻滚的“黄金海”。400多户村民的秋收作物在这里整齐晾晒,微风拂过,谷物的清香与村民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丰收祥和的乡村图景。这座崭新的晾晒场,解决了村民多年来的“晒粮难”,是灵武市政协通过提案办理推动解决民生实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注脚。

“以前每到秋收,最愁的就是晾晒粮食。”正在翻晒玉米的村民马建平直起腰,指着眼前开阔平整的场地感慨道。良繁场村民一直以粮食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但长期以来,晾晒场地不足一直是制约生产的“老大难”——有限的空间根本无法满足400多户村民的晾晒需求,大家只能在村部广场上、自家小院里、乡间道路旁零散晾晒。

马建平告诉记者,除了安全问题,更让人揪心的是突发阵雨。灵武市的秋季虽以晴好天气为主,但偶有突如其来的短时强降雨。没有固定晾晒场,粮食分散晾晒,遇到降雨根本来不及收运,潮湿的粮食堆在一起,不出几天就会发芽霉变,一年的辛苦劳作可能付诸东流。这种“靠天吃饭”的晾晒难题,不仅影响村民收入,更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村民们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政协委员的调研走访,转化为满含期待的提案。在灵武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灵武市政协经济界委员马玉成、张泽等,结合良繁场实际情况联名提交《关于对灵武市良种示范繁殖农场晾晒场硬化的提案》,详细阐述了场地不足给村民带来的困扰,建议对原有老旧晾晒场进行硬化改造。这件饱含民生温度的提案,很快被纳入灵武市政协重点督办提案名单。

早在2018年时,灵武市便设立了提案办理专项资金,并通过“十二步”工作法规范管理,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有效解决了民生项目筹资难、落地慢的问题。今年的这件重点提案,经过实地踏查、协商调研等多环节推进,最终争取到30万元提案办理专项资金,明确由灵武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实施晾晒场硬化工程,将其列为今年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

良繁场场长张兵介绍,为抢抓秋收前的施工窗口期,项目于9月1日正式开工。施工团队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科学制定施工方案,优化工序衔接,白天推进场地平整、混凝土浇筑,夜间安排人员巡查维护,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全力提速。场地硬化过程中,不仅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材料确保耐用性,还同步规划建设了排水暗沟,解决了雨天积水难题;在场地边缘设置防护栏,划分明确的晾晒区域,兼顾实用性与安全性,赶在玉米大规模收获前交付使用。

如今的晾晒场,平整的硬化地面让粮食晾晒更均匀,通风效果大幅提升,晾晒周期比以往缩短了2天至3天,效率显著提高;完善的排水系统在降雨后能快速排净积水,配合村民自备的防雨布,彻底破解了“突遇降雨坏了粮”的困境。更重要的是,村容村貌变得整洁有序,村民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质的提升,邻里之间因晾晒场地引发的矛盾也随之化解,为乡村治理注入了积极力量。

“小场地解决了大民生,这是政协提案为民发声、政府高效落实的生动体现。”灵武市政协委员马玉成说,晾晒场改造项目虽投资不大,但精准回应了群众需求,是“小切口”服务“大民生”的典型案例。近年来,灵武市政协始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累计推动582件提案落地见效,其中95件提案通过专项资金支持得以实施,用“小资金”发挥了“大能量”,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 2025-11-17 ——灵武市政协多举措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99331.html 1 以提案办理推动解决民生难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