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振星) 10月23日,记者获悉,“十四五”期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连续3年推动实施养老育幼服务工程,成效显著。
5年来,我区先后出台《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等46项配套政策和32项地方标准,构建具有宁夏特色的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四梁八柱”。今年,高规格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区养老服务资源优化布局实施方案》,按照“三步走”目标,提出5个方面15条举措,到2027年,社区日间照料机构和设施实现全覆盖,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70%;到2030年,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80%;到2035年,实现现代化、全景式的“颐养悦养善养”服务扩容提质。
在权益保障上,我区扎实开展养老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紧盯资金发放、服务监管等群众关心问题靶向施治,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持续加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城市新改建公共服务建筑无障碍率达100%。全面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60岁以上老人免门票进入全区139家A级旅游景区,公共健身场所、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优先、优惠、减免等政策。优化公证减证便民举措,实行75岁以上老人办理继承公证告知承诺制,80岁以上老人首次办理遗嘱公证免收费。
我区还部署开展“塞上银龄行动”,发布《投身银龄行动 贡献银发力量》倡议书,聘请“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兰花担任“塞上银龄行动”志愿服务公益大使,创建“银耀湖城”等地方特色品牌,充分展现新时代老年人昂扬风采。发展老年志愿服务,组建银龄志愿服务队伍900余支,注册老年志愿者14.2万人,累计服务时长超15万小时。推进养教融合互促,建设“塞上乐龄”社区老年大学160所,覆盖所有县区和老年人集聚区。
在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上,我区持续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活动,9个集体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16名个人荣获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称号。连续16年开展“敬老月”活动,32个城乡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全区登记为老服务社会组织316家,备案村(居)老年协会等社区社会组织2487家,覆盖率达99.4%。推动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为老服务机构,孝亲敬老的氛围更加浓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