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银川市探索“物业+养老”新模式 托起老年人“家门口的幸福”

蔡睿晓

近年来,银川市立足本地实际,以政策创新为引领,以物业服务为载体,探索出一条“物业+养老”的特色养老之路,将专业养老服务嵌入社区生活场景,为老年人打造出便捷、优质、温暖的养老生态圈,托起老年人“家门口的幸福”。

“政策筑基+国企引领”

构建养老服务硬支撑

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政策保障是根基,设施建设是关键。银川市出台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标准,明确要求新建小区预留充足养老配套空间,为“物业+养老”模式落地提供了硬性支撑。

在中房玺云台小区,这一政策红利得到充分释放。项目在规划初期就预留了超过每百户30平方米的养老配套空间,最终建成205.37平方米的“幸福家”综合服务载体,涵盖助医、助乐、助餐等多功能区域,成为政策落地的典型示范。依托这一物理基础,小区物业服务从传统“四保一服务”升级为“四保三服务”,新增生活服务、健康服务和养老服务,构建起“生活管家+健康管家+养老团队”的接力服务模式,精准对接老年人多元化需求。

在唐徕小区(一二组团),银房居家康养·凤北项目的社区康养食堂里,常客张奶奶和老邻居在聊天吃饭:“子女上班忙,我自己做饭不方便,这里饭菜软乎合口味,太贴心了。”每天,数十位高龄、独居老人在这里解决午餐难题。这是国有企业银川银房城市综合服务有限公司践行社会责任的缩影。公司自筹资金建设施、搭建智慧养老云平台、列“菜单式服务清单”,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人才赋能+精细服务”

激活社区养老软环境

“王阿姨,帮我量量血压呗。”近日,在银川天成小区,退休护士王阿姨正忙着为邻居服务。每月定期值守、讲解健康知识,是她作为银川卓达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为老志愿服务队”成员的日常。“能用一技之长帮助老人们,我觉得很有价值。”王阿姨的话,道出了这支队伍的初心。

卓达物业从业主和员工中发掘医护、理发、维修等技能“达人”,组建为老服务“人才库”,实现“身边人服务身边人”。这一做法,正是银川市鼓励物业企业盘活资源、构建专兼结合人才队伍的生动实践。通过挖掘社区能人、组建志愿队伍、培训内部员工,银川为“物业+养老”模式注入持续动力。

如今,银川已建成覆盖城镇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数百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食堂、日间照料中心遍布城乡。在此基础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市场化运营,为老年人尤其是经济困难群体提供“六助+N”精细化服务——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急、助医,再加上个性化需求服务,全方位解决养老急难愁盼问题。

从政策“破冰”到模式创新,从国企引领到社会协同,银川“物业+养老”之路越走越宽。依托物业“近民、亲民、便民”的优势,让专业养老服务融入日常。未来,随着实践深化、模式优化,这颗民生创新的种子,将在银川绽放出更绚烂的花朵,托起更多老年人“家门口的幸福”。

--> 2025-10-21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97840.html 1 银川市探索“物业+养老”新模式 托起老年人“家门口的幸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