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 蕾 文/图
9月3日上午7时,在原州区的一家理发店,店主王建磊仔细清点工具箱里的工具后,出发前往原州区三十里铺村委会,为村里的老人免费理发。从2014年至今,王建磊已为1000余名老年人免费理发。
2013年,王建磊在厦门学完美容美发后,在原州区开了这家美发店。说起做公益的初衷,他回忆道:“上学时跟着志愿团队去敬老院,看到很多老人因行动不便,头发长了也没法打理。那时就想,以后要靠自己的手艺,给这些老人免费理发。”这个想法在他心里扎了根。2014年春天,店里生意稳定后,他就在门口贴出告示:每周一上午,60岁以上老人理发免费。
“刚开始全靠老顾客口口相传,有时一上午守在店里,也只有两三位老人来。”王建磊说。他并没有灰心,每次只要有老人来,总是先递上一杯热茶,剪发时梳子梳得轻,剪刀落得慢。渐渐地,来找他理发的老人多了起来,不少还成了“回头客”。
2019年的一个下午,社区志愿者敲开了王建磊的店门,说辖区里有位卧病在床的老大爷,头发已经长到了脖子处,希望他能帮忙理发。王建磊听后当即关了店门,背着工具箱跟着志愿者走了3条巷子,给老人剪了头发。
一位坐轮椅的老奶奶至今让王建磊印象深刻。“轮椅推过来时,我发现老人的头发拖到后腰,结成灰黑色的毡片,还带着点霉味。”王建磊细心为老人修剪头发后,老奶奶摸着齐耳的短发,笑着说:“真的是太谢谢你了,头发剪得又清爽又好看。”这让王建磊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此后,王建磊的服务范围从店内扩展到了社区和家庭。工具箱变得更重了,里面不仅有理发工具,还添置了专门为卧床老人准备的围布和清洁用品。
去年底,原州区开城镇双泉村村委会给王建磊打来电话,说村里的老人想理发过年,问他能不能去。那天,他从早上忙到天黑,为近40位老人免费剪发。为最后一位老人剪完头,夕阳刚好照到院子里,老人用手机拍下自己的形象,笑着说:“这下过年走亲戚,咱也精神了。”看着满院子精神焕发的老人,王建磊也笑了,掌心被剪刀柄磨出的红印,好像也不那么疼了。“这种满足感,是金钱无法衡量的。”他说。
10余年来,王建磊的公益服务范围也在不断调整,从最初的每周固定时间,到现在的不定期服务;从只在店内,到走进社区、乡村和家庭;从一个人单打独斗,到与社区志愿者、村委会合作。每次外出服务,他都会暂停店内一整天的营业。有人说他傻,放着生意不做去忙活这个,他只是笑笑说:“少赚点钱没关系,能让老人们精神焕发,这更有意义。”
十年如一日,一把剪刀,一份温情。当被问及今后的打算时,王建磊说:“只要还有需要帮助的老人,我就会一直做下去。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能够加入进来,让更多的老人享受到暖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