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红霞) 9月10日,记者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获悉,当前我区秋粮作物已全面进入产量形成与抢收关键期,全区迅速启动秋收“战时模式”,通过任务分解、资源协调、技术指导等多维度精准施策,全力推进玉米、水稻、马铃薯等秋粮作物抢收工作,确保粮食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从生产形势来看,今年我区秋粮生产呈现“面积稳、长势好、预期优”态势,面积、单产、总产有望实现“三增”。其中,灌区玉米单产预计较上年提升,亩收获穗、穗粒数实现增长,百粒重保持稳定;中南部山区玉米长势更优,单产预计同比增加,亩收获穗、穗粒数、百粒重均呈增长态势。水稻单产预计较上年提高,亩收获穗增加,穗粒数减少,千粒重持平;马铃薯单产预计同比上升,亩株数、单株结薯数、单薯重均实现增长。糜子、谷子、荞麦等杂粮作物因七八月多次有效降雨,目前处于灌浆后期且长势良好,单产预计较上年有所增加。
为保障秋收高效推进,我区精准做好统筹部署,结合各地作物种植面积、地块分布及成熟度,按县区、乡镇层层分解秋收任务,同步建立农机“供需对接台账”,针对偏远地区零散地块,协调跨区域农机作业队开展“点对点”服务,破解劳动力短缺难题。建立秋收周调度机制,联合气象、交通等部门,实时推送晴雨预报、秋收进度数据及《农机安全使用规范》。针对秋粮产量形成关键节点,强化田间管理分类指导,组织秋收技术小分队深入田间,对灌区玉米开展土壤墒情监测,指导农户精准滴灌;对中南部山区马铃薯重点补充磷钾肥,助力灌浆充分;对水稻种植区,同步指导收割后秸秆还田技术,兼顾丰产与耕地保护。紧盯病虫害防控与防灾减灾,在各地布设病虫害监测点,确保突发情况及时处置,全力保障秋粮丰产又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