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一封家书让我有了回家的感觉”

——来自北京老干部宁夏固原康养行的报道①

本报记者 陈 敏 邓 蕾 见习记者 李晨雨

“刚到酒店就看到桌上有一封手写‘家书’,字字句句都让我倍感温暖,瞬间有了回家的感觉。我去过国内外很多地方,这么暖心的信件是第一次遇到。”9月7日,北京老干部宁夏固原康养行成员胡新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言语间满是对固原康养服务的认可,对各方周到安排的赞许,更藏着被宁夏人民质朴情谊打动的感动。

这场温暖的康养之旅,并非偶然的相遇。今年以来,在自治区政协的积极推动下,我区相关部门与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密切对接,围绕康养旅居产业发展和银发经济培育达成多项合作共识。9月5日至11日,作为京宁两地康养文旅产业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后的“首发团”,北京老干部宁夏固原康养行正式启动,10余名团队成员在六盘山革命圣地接受红色精神洗礼,在青山绿水之间颐养身心。

为了让老同志们在旅途中既安静休养,又能便捷参与活动,此次康养行的住宿点特意选在泾源县。这里背靠六盘山余脉,泾水穿城而过,清晨推窗便能望见远山含黛、耳畔尽是鸟语水声,清幽的环境自带“疗愈感”,各方的用心服务更让老同志们感受到了“家的温度”。

“亲爱的家人,温暖相伴,欢迎回家。我们在六盘山下、泾水河畔,向您表达最深切的问候……”当大家推开客房门,桌上那封牛皮纸信封上附红底黑字的“家书”便成了“初见惊喜”。展开信笺,是工整的行楷字迹,句句暖心的话语抚平了大家风尘仆仆的倦意,也悄然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酒店不仅是住宿的地方,更是传递温暖与爱的港湾。此行的老干部们平均年龄超过70岁,我们更要用最暖心、细致的接待方式,让他们在这里能时刻感受到温暖和关怀。所以我特意提前为老人们手写了‘家书’。”泾源县源峰酒店经理李劼说。为了让这份“温暖”能够延续,酒店提前制定了详尽的服务方案:技术团队逐间检查客房灯具、热水器、空调,确保设备零故障;考虑到当地初秋气温偏低,服务人员每天在团队成员们返回前一小时就开启空调,将室温调整至最适宜老年人的温度;在卫生间地面铺满防滑垫,边缘还细心贴了防撞条,洗澡用的热水也反复调试到“不烫不凉、一拧即来”的状态。早餐更是紧扣“银发需求”,提供温热易消化的餐食,既保证营养,又贴合老年人的饮食习惯。

酒店的“小家关怀”之外,固原市各方同样把“暖心”服务藏进了每一段路、每一个点位。

在此次活动启动前,固原市文旅局工作人员围绕 “吃、住、行、游”各环节,多次与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积极对接、反复沟通,既摸清老干部们的身体状况、作息习惯,又结合他们对“红色记忆”的情怀与“亲近自然”的期待,实地踩点规划路线,最终确定了“红色铸魂+绿色养身”的融合行程。路线既串联起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乔家渠毛泽东长征宿营地等红色点位,让大家在革命旧址触摸历史;又涵盖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野荷谷、金鸡坪梯田等生态景区,让大家在青山绿水间放松身心。

直达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的道路正在施工,登上纪念碑还需攀爬百余级台阶,固原市文旅局协调景区及施工方,专门在施工路段旁辟出一条平缓的无障碍通道,让腿脚不便的老同志也能来到纪念碑前,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瞻仰革命印记,聆听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须弥山石窟,景区调配观光转运车,让大家近距离欣赏石窟的千年风采。

舌尖上的“固原味道”,更是让这场康养之旅多了份烟火气。行程中,固原市文旅部门精心安排了泾源黄牛肉火锅、彭阳十大碗、隆德特色暖锅、固原羊肉泡馍等特色美食,每道菜都严格控制油盐用量,既保留了地道风味,又兼顾健康。

“最难忘的是在彭阳县非遗麦秆画传承基地的那顿午餐!”北京老干部宁夏固原康养行成员臧美华回忆,体验完非遗技艺,一碗热气腾腾的豆面糊糊端上桌,配上可口的洋芋擦擦、香甜的荞面馍馍,那股子农家饭的香,是城市里吃不到的味道,吃着暖胃,更暖心。“好山好水好风光,还有这么淳朴的好民俗,为固原市点赞。”大家纷纷说道。

一封家书的初见惊喜,一段山路的贴心陪伴,一顿暖饭的烟火温情,一条绿色通道的细致守护……固原用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暖心细节,将真诚与关怀融入行程的每一个环节,让这场“康养之行”成为“暖心之旅”,也为更多老年人来宁旅居打开了一扇窗。

--> 2025-09-11 ——来自北京老干部宁夏固原康养行的报道①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96547.html 1 “一封家书让我有了回家的感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