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婵莉 郝 婧
“顾院长,太谢谢您了,要是没有您的方子,我真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才能当上妈妈。”日前,宁夏中医医院(中医研究院)妇科诊室里,28岁的张女士与丈夫将一面绣着“仁心仁术 送子有方”的锦旗,递到中央第25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宁夏中医医院(中医研究院)挂职副院长顾燕频手中。
这位准妈妈,曾因卵巢功能下降导致不孕而苦恼,四处求医后情绪愈加低沉。直到遇见顾燕频,服用她开具的调经促孕方仅1个月,便成功受孕。
这面锦旗,是顾燕频在宁夏挂职期间的温暖缩影,更映照着这位“浙派中医”传人跨越2000多公里,将“浙派中医”智慧与医者温情植入塞上百姓心中的初心。
施“朱氏妇科”良方 辨证施治解民忧
“浙派中医”植根浙江,是以浙江人文精神为底蕴,形成独特诊疗理念与技法体系的中医流派,是“浙学”在中医领域的重要分支,影响辐射国内外。
今年1月,基于“海派朱氏妇科”诊疗经验,同时融合“浙派中医内科”的诊治思维,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妇产科副主任顾燕频,以中央组织部、共青团中央选派的第25批博士服务团成员身份,踏上了宁夏的土地,成为宁夏中医医院(中医研究院)挂职副院长。
作为中央选派赴宁夏服务的博士人才,顾燕频带来的“浙派中医”特色技术,受到了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的关注。陈雍非常关心顾燕频在宁夏的工作生活及“浙派中医”特色技术在宁夏的落地情况,希望她在发挥个人优势的同时,突出桥梁纽带作用,努力把个人专业优势转化为服务地方的发展优势,助力“浙派中医”的好经验、好技术惠及宁夏百姓。
初到医院时,顾燕频按照常规安排,每周一、周四坐诊。半年后,她深刻感受到宁夏百姓对优质中医资源的迫切需求。从7月开始,她主动压缩休息时间、增加坐诊时长,用更充足的诊疗时间,全力回应当地百姓的就医期待。
“调经促孕方”是朱氏妇科的经典方剂之一,28岁的张女士正是得益于这一疗法而成功受孕。作为海派中医妇科代表流派,朱氏妇科形成于清末民初,历经百年传承发展至第五代,融合江浙地区中医理论与临证经验,在治疗不孕症、崩漏、痛经等妇科疑难病症方面形成完整诊疗体系,治疗时既“治标”缓解当下症状,更“治本”调理脏腑功能。
深耕“浙派中医”领域,顾燕频的诊疗工作融入朱氏妇科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她不仅精准把握朱氏妇科“辨证细致、用药轻灵、重调肝脾肾、巧解妇科疑难”的精神实质,更将“三因制宜”的理念贯穿于每一次诊疗过程。“即便是常见的月经不调,宁夏干燥的气候也易使患者出现阴亏内燥的情况,用药就要注重养阴润燥,不能套用旧方。”顾燕频告诉记者,只有这样才能让诊疗更契合当地患者的体质特征,实现更优疗效。在诊室里,这样的辨证施治屡见不鲜:一名50多岁患者被潮热、失眠折腾大半年,顾燕频按“疏肝解郁、宁心安神”思路开方,助患者重获安稳睡眠。
从不孕不育调理、更年期综合征干预,到妇科肿瘤术后康复,深耕妇科十余年,顾燕频总能用细腻诊疗为患者带去希望。“中医不是慢郎中,关键是摸准病因、用对方子。”这句她常挂在嘴边的话,成了患者信赖的理由。
“一名医生的力量有限,培养一批能扎根宁夏的中医人才,才是长效帮扶。”在守护百姓健康的同时,顾燕频始终将人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注重在规培生带教中倾囊相授。每天门诊开始前1小时,顾燕频会让规培生独立接诊患者,详细问诊、书写病历、初步辨证;之后自己补充问诊,并逐一向学生讲解“为何追问这个症状”“此证型的辨证要点是什么”“下一步如何处理”“为何用这味药”。
她要求学生不仅要“会看病”,更要“说清为何这么看”,努力培育有临床思维、能独立诊疗的“实用型”人才。
除临床带教外,顾燕频还通过继续教育培训班,将调经促孕两步法、中西医结合调治更年期综合征、痛经分段诊治等特色疗法,分享给宁夏地区的妇科医生,让“浙派中医”经验在塞上落地生根。
以“规范”和“赋能”破科研困局
挂职期间,顾燕频主管科研工作,到岗后深入各科室调研,与科研人员“一对一”交流,摸清问题根源后,从“规范”和“赋能”两端双向发力,一步步为医院科研工作破局。
科研诚信与伦理规范是顾燕频抓的“第一要务”。她深知,科研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影响科研成果的真实性与可信度。为此,她专门邀请宁夏科技厅、宁夏医科大学专家学者为全院科研人员开展科研诚信及伦理专题培训,由专家详细解读国家及地方科研政策、课题申报流程,并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科研数据采集的规范方法、伦理审查的核心要求。每次培训后,顾燕频还会组织开展答疑环节,针对科研人员提出的相关问题,逐一耐心解答,确保大家真正学懂弄通,从源头筑牢科研规范的“防线”。
课题申报阶段,顾燕频化身“专职导师”,鼓励年轻医师在“无资金、无课题、无文章”的状态下结合科室临床工作及宁夏道地药材等进行科研破局;与申报人坐在一起,从研究背景切入点、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到预期成果的实用价值,逐字逐句打磨;提前收集院内医护人员课题申报意向,让院内科研工作有组织有规划地开展。“在今年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课题申报中,医院的申报数量较往年有明显增长,目前已获厅局级课题立项19项,较去年增加8项。”谈及成果,顾燕频言语中满是欣慰。
为打破科研“地域壁垒”,顾燕频创新搭建“博士讲坛”平台,每月邀请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等知名院校专家、教授及第25批博士团医学专家开展2至3期线上讲座,内容涵盖医院数据挖掘技术、中医临床研究设计、中药制剂研发等领域。截至目前,已举办12期,助力医院科研人员接触前沿理念、探索中医药研究的热点难点。
在科研成果转化上,顾燕频同样眼光长远:发现医院已有的30余种院内制剂临床疗效确切,便主动对接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基础研究所及上海中医药大学工程中心专家,希望能够搭建技术合作桥梁,进一步开展院内制剂开发,特别是在慢性病、儿童等特殊人群口服用药的矫味掩味研究上寻找宁夏中医药的“突破口”。
脚步向着百姓需求延伸
除临床、教学、科研外,顾燕频的脚步始终追着百姓需求走。
今年5月,她与博士团成员前往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开展义诊,为石嘴山市群众提供免费问诊、健康指导;6月,她又走进吴忠市,把优质中医服务送到基层百姓家门口;8月,她还参与第七届中阿博览会相关医疗保障活动,用专业能力展现宁夏中医的风采。
“挂职不是‘走过场’,要为百姓做实事。”跨越2000多公里,顾燕频以病例、讲座、义诊为桥,将“浙派中医”的智慧与温情深深植入塞上。曾经,觉得“2000多公里好远”的她,早已在银川的清新空气中,把这里当成了家。她更深刻体会到,挂职从不是“单向输出”:对博士们而言,这是深入基层、用理论解决百姓就医难题的“实践课堂”;对地方来说,博士团带来的不仅是技术与思路,更能通过“传帮带”激活本土人才的成长动力。
挂职时间已过去一大半,顾燕频手头还有许多计划:针对宁夏中医妇科医护人员,搭建“浙派中医”实操课程、传授辨证思路与用药技巧;继续组织专业的北上广浙优秀博士开展线上“博士讲坛”,同步开展线下培训,希望碰撞出科研的火花;结对培育当地青年中医骨干,通过“跟诊带教+科研指导”的模式,希望青年医师在临床、科研工作上有所突破、取得成绩。
顾燕频希望离开时留下的“浙派中医”经验、培育的中医人才,将持续守护宁夏百姓健康,见证浙宁两地中医事业在交融中共生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