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同心县多元养殖为产业发展增添新路径

本报讯(记者 梁 静) 日前,在同心县兴隆乡黄谷川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场内,200只刚出壳一周的雏鸵鸟围聚食槽啄食,1000余只鸡在经果林间自在踱步,300余只肉羊在栏中悠闲采食,特色养殖与传统养殖并行发展,为当地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活力。

在鸵鸟棚舍,养殖场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雏鸵鸟刚满一周,看着个头小,饲养标准可不低。雏鸵鸟生长对环境温度要求严苛,棚舍内必须精准控制在30摄氏度至35摄氏度,待养殖半个月适应后,才能逐步降低温度,过渡到自然环境。”鸵鸟的价值远不止于肉蛋,鸵鸟毛可用于服饰、装饰领域,鸵鸟皮是高端皮具的优质原料,而鸵鸟肉高蛋白、低脂肪、高热量的特点,更契合当下消费者对健康食材的需求,市场潜力十足。

黄谷川种植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田大龙说:“这批鸵鸟来自河北,我们在那边学了40天的养殖技术,感觉我们这边能养殖鸵鸟,就进了200只鸵鸟苗子进行养殖试验,预计1年后能产生经济效益。”从最初单一的鸡、羊传统养殖,到如今鸡、羊、鸵鸟“立体式”搭配养殖,黄谷川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转型并非偶然。“我们充分利用经果林间隙场地养走地鸡,用棚舍分区养鸵鸟和肉羊,既盘活了闲置资源,又通过差异化养殖提高了抗风险能力和经济效益。”养殖场负责人介绍,这种“特色+传统”的养殖模式,让养殖效益大幅提升。

近年来,同心县立足县域资源禀赋,把特色养殖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引导企业、农户探索多元化养殖模式,推动特色养殖业从小散弱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型,助力乡村振兴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 2025-09-08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96432.html 1 同心县多元养殖为产业发展增添新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