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5日,自治区公安厅举行“宁夏警察博物馆开放日”活动。作为西北地区第二家系统性展陈公安历史发展的行业博物馆、宁夏政法系统第一家综合性博物馆,首次向公众揭开面纱,一件件带着岁月痕迹的实物,将宁夏公安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
据了解,宁夏警察博物馆馆藏3651件公安文物,分为“发展历程”“护航平安”“忠诚警魂”“警务装备”四个篇章。从历史照片到实物史料,从老式警服到现代装备,全方位展现了宁夏公安的发展沿革与辉煌成就。
“从1936年至今,宁夏公安的每一步变迁都能在这里找到印记。”博物馆工作人员马玉强站在“发展历程”展区前,指着墙上的时间轴介绍,展区按时间脉络清晰呈现了四个关键阶段:1936年至1949年初创时期、新中国成立到1958年自治区与省公安厅成立的奠基阶段、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期,以及新时代的跨越升级,“从单一警种到多元体系,从简陋装备到科技赋能,都藏在这些老物件里。”
在“新中国居民身份证的变迁”展柜前,记者看到,不少参观者驻足凝视。玻璃柜内,1949年至1988年间的户口簿泛黄发脆,上面工整记录着“姓名、性别、住址”;旁边的第一代身份证为塑封卡片,铅字打印的信息简洁明了;而2004年启用的第二代身份证,内藏非接触式IC卡智能芯片,信息量与科技感跃然眼前。“70多年的变化,不只是证件形式的升级,更是公安机关服务群众、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缩影。”一名参观者感慨道。
“这些老物件见证了特殊年代的风雨历程。”来到“警务装备”展区,马玉强告诉记者,展出的这些枪支多是一战、二战时期的产物,或是缴获的战利品,或是老公安民警曾使用过的,“每一把枪背后,都可能有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承载着老一辈民警的忠诚与担当。”
“博物馆的建成,填补了宁夏公安文化建设的空白。”现场一位公安系统代表表示,这不仅是对公安历史的致敬,更是激励新一代民警牢记初心、忠诚履职的生动教材。
(蔡睿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