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睿晓
“感谢银川市救助管理站的同志们,要不是他们,我哪能这么顺利回到家。”近日,回忆起与家人重逢的场景,山西朔城居民张某难掩激动。
这场跨越三十载的团圆,源于今年8月28日的一次紧急救助。当晚,永宁县胜利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在和顺新村发现一名行动不便的老人。民警赶到现场后,将老人安全护送至银川市救助管理站。据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回忆,老人年事已高,身体虚弱,不仅无法清晰表述个人身份信息,连第一代身份证也已丢失。
“依据‘对无法提供个人信息的老幼残疾人员先行救助’的原则,我们第一时间为老人提供食宿、医疗等保障。”银川市救助管理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保障老人基本生活的同时,银川市救助管理站第一时间通过全国救助管理系统、今日头条等平台发布寻亲信息,同步启动人像比对与技术协查。
经过一夜休整,老人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次日,工作人员尝试用唠家常的方式与老人沟通。“大爷,您记得家里人叫啥不?老家大概在啥地方呀?”在耐心引导下,老人断断续续说出自己姓张,还提及妻子与子女的姓名,并模糊回忆起家乡可能在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这些碎片化信息成为寻亲的关键突破口。
银川市救助管理站立即与朔城区民政、公安部门反复核验,最终成功联系到老人的女儿。9月1日下午,在银川市救助管理站的协助下,老人通过微信视频与失散30余年的女儿相见。屏幕两端,父女二人热泪盈眶,哽咽难言。
经核实,张某多年前因务工漂泊在外,与家人失联至今。女儿得知父亲下落后又惊又喜,但因家庭负担沉重、弟弟外出打工,无法来接。银川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当即承诺:“您放心,我们会护送老人回家。”
在等待返乡的日子里,张某眼中重燃希望。他每天按时吃饭、休息,偶尔散步、看电视,或与女儿通话。因年老失禁,工作人员多次为他更换衣物、清洗身体,始终以尊重与关怀守护其尊严。
9月2日,3名救助站工作人员护送张某踏上归途。列车缓缓驶向山西,窗外风景不断变换,老人始终望着窗外,嘴角带着难以掩饰的期待。抵达太原后,当地救助站顺利接棒,最终将张某安全送回家乡。
“这不仅是送老人回家,更是为一个破碎的家庭补上牵挂。”银川市救助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成功寻亲是救助站持续优化工作机制的缩影。银川市救助管理站将进一步强化DNA比对、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结合传统走访、方言辨识等方式,拓宽寻亲渠道;深化与公安、媒体、公益组织的协作,构建更高效的寻亲网络,助力更多家庭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