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振星
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上铁甲生辉,战机翱翔,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全国模范法官”、中卫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董瑶作为司法系统的代表,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当空中护旗梯队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标语掠过天际时,我仿佛看到了80年前烽火岁月中前赴后继的英勇先烈。”董瑶回忆起现场观看九三阅兵的场景时,仍难掩激动之情,“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做好司法工作的信念,公正审判就是对抗战精神最好的传承。”
董瑶作为中卫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团队的核心成员,牵头起草了各类服务保障类实施方案、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等。她创新实施以污染企业技改投资、生态效益折抵生态环境损害,为建立多元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方式作出了有益探索。
在审理某环境研究所诉某新能源公司生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董瑶没有简单参照其他案例,而是深入实地调查,发现项目所在地并非黄羊主要活动区域。她依法驳回了原告诉讼请求,既保护了企业发展,也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案件判决后,董瑶没有止步于裁判,她持续跟踪回访,发现北山地区生存的黄羊数量从案件审理时的20只至30只增加到了600只至700只。风电项目每年能够上网电量44752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省标准煤13.6万吨,减少排放34万吨二氧化碳。她积极扩大环境资源保护“朋友圈”,联合中卫市检察院、生态环境局等5个部门共同出台《关于建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工作机制的意见》。
秉持着“工匠精神”,董瑶用心用情审理好每一起案件。她总结形成了“一听二共三解决”的调解工作方法:耐心倾听当事人的情绪抒发;从法官、女性、自身等多角度与当事人共情;根据当事人的不同需求,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她审理的二审婚姻家庭案件调撤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实现了双赢多赢共赢的效果。
“抗战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结果。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董瑶告诉记者,正如抗战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一样,司法工作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理解和支持。对董瑶而言,每一个司法案件的处理,都是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与正义的具体实践。
目前,董瑶已返回宁夏,全身心投入到日常工作之中。“先辈以热血换来的和平,如此沉重,又如此珍贵。”她感慨道,“手中法槌虽轻,却承载着千钧的重托——要让法治的光芒穿透迷雾,温暖每一颗渴望公正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