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飚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贫困治理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使命担当、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深厚的为民情怀,领导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类减贫奇迹,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脱贫攻坚的理论和实践,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最具标志性的政治成果、经济成果、民生成果和社会成果之一。近期,收到由李俊杰教授领衔完成的、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大调查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研究》,不由得对这一具有时代性的宏大议题研究成果进行了细细研读。在整体的感受上,深刻体悟到作者的时代使命感,他们以决胜全面小康和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党中央提出的“深度贫困”为研究视角,聚焦陷入深度贫困的民族地区,采用大规模田野调查等手段,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深入探究了民族地区深度贫困的现状、特征、成因机理及脱贫成效。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民族地区深度贫困的形成逻辑,总结提炼了“三区三州”(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四省藏区以及南疆四地州;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等典型区域脱贫减贫的历史经验,为防范化解规模性返贫风险提供了方向指引和理论借鉴。
与此同时,也领略出专著的内容饱满性与资料翔实性。作者不仅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贫困问题的研究背景与学术脉络,更基于海量一手数据实证分析了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并作出客观评价。特别是书中系统梳理了我国扶贫政策的演变历程,为读者深入了解中国扶贫史提供了清晰脉络。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及其团队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研究作风。团队通过深入西藏自治区、新疆南疆四地州,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省份的涉藏地(州)、县的原深度贫困地区开展田野调查,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数据和案例资料,进而综合运用文献分析、规范分析、实证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民族地区深度贫困现状进行了全景式扫描,系统剖析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所面临的障碍因素,并据此提出了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对策建议。这为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民族学、地理学等多学科学者研究民族地区深度贫困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与思路。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书以“三区三州”原深度贫困地区为研究样本,从“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大调查”与“跨越扶贫陷阱”两大维度切入,围绕贫困陷阱的形成机理、跨越路径、巩固成果的障碍因素、专题数据库设计与建设等六个核心部分展开深入研究,提出了消除绝对贫困的制度、产业、教育、文化等多维路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化认识民族地区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信心。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大调查与贫困陷阱跨越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18ZDA122)的部分成果,本书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它是扶贫研究领域的又一力作,也是推动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本书为民族地区进一步提升脱贫质量,在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策略参考,对于促进我国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团结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深远意义,也为落实联合国提出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