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常敲的家门 不熄的初心

——兴庆区海宝社区老党员唐延钊与高龄老人的“银发约定”

本报记者 李 莹

“您年龄大了,医生说得卧床休养3个月,您就在这儿安心养病,别再造成二次伤害。”近日,兴庆区海宝社区“580先锋行”党员志愿者唐延钊来到阅海养老中心,为结对帮扶的郑才英老人送去关怀。在海宝福地苑小区,这位老党员与91岁的汪保兴、84岁的郑才英之间,以日常点滴诠释“退休不褪色”初心的温暖故事。

去年秋天,刚刚退休的唐延钊在社区动员会上,目光被“空巢老人结对帮扶表”吸引。当看到汪保兴和郑才英两位老人的家正对着自家阳台时,他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主动请缨承担起帮扶任务。从此,社区的“例行敲门服务”,变成了一场跨越年龄与血缘的温暖守护。

初次登门,唐延钊略带紧张,手中紧握着社区发放的“帮扶对接卡”,那是连接他与老人的关键纽带。防盗门缓缓打开一条缝,汪保兴那布满老茧、微微颤抖的手接过卡片,浑浊的双眼满是感激与疑惑。唐延钊耐心解释道:“汪叔,我是对面楼的小唐,以后有啥事儿,您尽管找我。”

真正让彼此的心紧密相连的,是生活里那些琐碎却又无比温暖的日常。2023年一天中午,汪保兴和郑才英着急做饭,燃气灶却突然“罢工”,焦急中,老人下意识拨通了唐延钊的电话。不一会儿,唐延钊就赶到了老人家中,仔细检查后发现是电池没电了,便匆匆下楼买了新电池换上。当蓝色的火苗重新燃起,映照着老人安心的笑容,也温暖了唐延钊的心。

唐延钊经常陪汪保兴去公园锻炼,用手机记录下老人活动的身影,还精心剪辑成视频,让远在外地的女儿也能看到父亲的快乐晚年;他帮郑才英办理各种生活琐事,从更换卫生间的电风扇到维修油烟机,一来二去,两位老人逢人便说:“小唐就像我们的亲人,有他在,我们心里踏实得很。”

唐延钊用一次次叩响家门的脚步声,将“退休不褪色”的承诺刻进日常,让党员初心在邻里守望中愈发鲜活。而在海宝社区,“580先锋行”里更多“唐延钊”们正接过这份温暖接力棒——他们的身影穿梭在老旧楼道,他们的笑容映在老人的眸中,以无数个“小而美”的善举,续写着党建引领下的民生温情。

海宝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启动的“580先锋行”党员志愿服务项目,正聚焦老旧小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面临的就医、安全、心理关怀等难题。该项目依托社区330名以老党员为主的直管党员力量,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精准结对,发放帮扶联系卡,确保紧急情况能及时响应;志愿者每月至少4次上门,提供生活服务、药品代取、陪伴就医等基础服务,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并动态更新需求清单,同时开展认证代办、安全守护、政策宣传、心灵慰藉等常态化暖心服务。

--> 2025-08-14 ——兴庆区海宝社区老党员唐延钊与高龄老人的“银发约定”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95250.html 1 常敲的家门 不熄的初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