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莹
“以前遇上事,各说各有理,现在社区把大家请到一块,你一言我一语商量着办,再难的坎也能迈过去。”兴庆区胜利街上前社区居民刘阿姨的这番话,道出了协商民主机制给社区带来的深刻变化。
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如何让“民主协商”与“吹哨报到”同频共振?上前社区以“哨声”为纽带,以“协商”为路径,将群众诉求转化为多方共治的生动实践,让民主协商的“软实力”成为破解民生难题的“硬支撑”。
小事协商见温度
“要不是大家坐下来好好商量,这事儿真不知道要僵到什么时候。”看着小区新安装的智能充电桩,上前社区残疾人刘大爷感慨万千。近日,这场由反复被剪断的电动车充电线引发的风波,在上前社区通过多方协商圆满化解。
刘大爷靠小区外的自行车维修摊维持生计,电动车是他每日往返的重要交通工具,然而,他停放在小区的电动车充电线多次被剪断,不仅增加经济负担,更让他担心生计受影响。无奈之下,他拨通了社区的求助电话。
社区接报后,没有简单定性处理,而是先组织力量摸清情况。社区民警调取监控、走访住户,调解员耐心安抚刘大爷情绪,最终查明症结:小区充电区域线路老化、布局混乱,部分居民担忧安全隐患,未沟通就采取了剪线的极端方式。
“光处理剪线的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得让双方坐下来聊聊。”社区当即牵头组织协商会,物业代表、居民代表、民警和刘大爷围坐一桌,居民表达安全诉求,刘大爷倾诉生活不易,你来我往地倾诉中,对立情绪渐渐消解。调解员引导各方换位思考,最终达成多方共识:由物业对小区充电区域进行全面改造,优化线路布局;社区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居民规范充电意识。
一周后,新的智能充电桩安装到位,线路布局规范有序。刘大爷终于可以安心充电了,特意拉着社区工作人员看:“你看这多好,既安全又方便,这都是商量出来的好结果。”
如今在上前社区,一场场平等对话、一次次坦诚协商,让“居民事居民议、大家事大家办”成为常态。“协商不是和稀泥,而是在法理框架下找平衡,让每个诉求都被尊重,让基层治理有力度更有温度。”社区党支部书记杜蕊说。
情理法交融解心结
“不光问题解决了,道理也讲得明明白白,这样的处理让人服气。”上前社区居民周先生看着修复一新的墙面,道出了居民对社区调解工作的认可。在社区里,无论是房屋维修的“烦心事”,还是家庭矛盾的“揪心事”,都在情、理、法的交融中找到化解之道。
“家里墙面出现裂缝,找物业总没下文,这事儿该找谁管?”不久前,周先生等3户业主向社区反映楼体维修难题。因与物业在责任认定和维修方案上各执一词,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社区立即“吹哨”胜利街司法所、物业办“报到”,三方共同现场勘查,明确此问题属建筑方遗留事项,且已过房屋保质期,按规定与物业公司无关。但看着周先生家因渗漏发霉的墙面、被泡坏的家具,社区没有简单“按相关条款”让周先生全部自行维修,而是引导物业换位思考:“规定是底线,可居民的实际困难也得考虑。”
经过数次反复协商,物业最终松口,同意出资寻找专业维修队解决问题,为周先生解决了“烦心事”。
日常走访中,上前社区工作人员发现,部分居民因情感纠纷、家务琐事陷入僵局。社区街道综治中心还会邀请经验丰富的专业调解员与社区民警共同介入,调解家庭纠纷,让夫妻、亲子、邻里之间增强沟通、互相理解包容。在基层治理中,上前社区创新“情理法”三维调解法,将法治刚性、德治柔性与自治活力结合,形成“三调联动”工作法——法律顾问讲明“法度”、乡贤能人疏通“气度”、社区干部把握“尺度”。这种融合模式,让矛盾化解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让法治阳光温暖每个家庭。
协同作战促民生
“现在监控看得清,晚上散步、停车都踏实,这效率真高。”看着小区里清晰运行的监控画面,上前社区居民王师傅连连点赞。从居民反映问题到彻底解决,仅用两天时间,这场高效处置的背后,是上前社区“哨声一响、多方联动”治理模式的实践运用。
“小区后门监控模糊了半个月,晚上回来总担心电动车安全。”王师傅的担忧,被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记在了“民生台账”上。不同于“等一等、看一看”的拖延,社区当即启动“吹哨报到”机制,联系物业公司负责人现场碰头,敲定联合排查方案。
当天下午,社区网格员与物业维修人员组成排查组,对辖区32处监控设备逐一检测,结果显示:20处监控因线路老化出现画面卡顿、夜间成像模糊等问题,其中3处已完全“罢工”,无法正常录像。“这些都是居民日常出行的关键点位,必须尽快修复。”社区工作人员积极转变角色,当起“协调员”和“服务员”,通过逐户上门解释让居民理解“楼栋线缆穿管难”问题,引导居民由质疑转为支持。
随着维修人员加快工作进度,两天后,所有问题监控全部恢复正常运行。
从监控维修的“小快灵”,到家庭矛盾调解、楼体漏雨维修等“老大难”问题的破解,上前社区的“哨声”总能精准对接民生需求。这种“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联动机制,打破了治理壁垒,让问题解决从“单打独斗”变为“协同作战”。
杜蕊表示,将继续擦亮“吹哨报到”品牌,通过完善“民生台账”、压实责任链条,让高效联动成为常态,用治理效能的提升,换来居民更足的获得感、更可持续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