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青砖灰瓦间的青春对话 宁港青年同谱融合新篇章

——自治区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积极推动爱国爱港爱澳优良传统薪火相传

本报记者 罗 鸣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是爱国爱港爱澳力量的生力军,是最值得关注和重视的群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港澳青年工作并明确指出:“广大港澳青年不仅是香港、澳门的希望和未来,也是建设国家的新鲜血液。港澳青年发展得好,香港、澳门就会发展得好,国家就会发展得好。”

促进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港澳繁荣稳定的关键所在。近年来,自治区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和政协组织优势,积极搭建港澳与内地青年交流“桥梁”,促进香港青少年了解国情,增强身份认同感、归属感,与宁夏青少年加强联谊、深度交融、建立友谊,推动爱国爱港爱澳优良传统薪火相传。

从课堂到现实 于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

行万里路,知家国情。6月27日至7月21日,16名来自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柴湾)等多所大学的香港学子,踏上“北上”的旅程,来到我国西部的银川,开展为期25天的实习活动。

不同于以往团队旅游、参访、座谈等“走马观花”式的交流形式,此次活动以沉浸式实习为载体,让香港学子有更多机会与当地人交流,近距离感受内地的风土人情,多维度了解经济社会发展脉络。

“我学的是中国历史专业,报名时毫不犹豫选了宁夏博物馆。”香港大学文学院的陈梓彤坦言,实习前满怀期待,真正接触后觉得收获远超预期。“原本以为传统艺术可能有些沉闷,真正接触才发现,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鲜活的故事,更藏着中国人对历史传承的执着。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有责任了解自己的历史,传承先贤的智慧。”陈梓彤说。

香港专业教育学院的邓映沛选择走进宁夏艺盟礼益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在刺绣、剪纸等传统技艺的体验中,触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些传统手艺里蕴藏着中国人的审美与智慧,让我真正懂得什么是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她说。作为香港青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责任,这次实习不仅让她看到了内地的发展活力,更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回去后,我会把这里的故事讲给身边人,努力搭起两地交流的桥梁。”邓映沛说。

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蒋凯欣在宁夏图书馆开启了实习生活。利用周末时间,她走遍了银川的大街小巷,从鼓楼的青砖灰瓦到怀远观光夜市的烟火气,从贺兰山岩画的古老印记到现代都市的便捷活力,一一收入眼底。“以前来内地都是匆匆旅游,这次因工作有了充裕时间,既能在岗位上提升能力,又能在街头巷尾感受与香港不一样的城市气质,特别充实。”

对这些香港学子而言,近一个月的宁夏实习,不仅是职场初体验,更是打破认知边界、深度融入国家发展的“成长加速期”。“筛选实习学生时,我们既看重他们拓宽视野、提升能力的意愿,更看重其促进两地交流的热忱。”活动主办方、大湾区青年发展促进会主席谭丽时说,希望香港青年能用心感受宁夏的发展活力,把这里的故事带回香港,分享给更多人。

在宁夏的日子里,香港学子与内地同龄人、师长及各行各业从业者朝夕相处,这份因交往而生的“人心相通”,正是香港青少年“亲近祖国”最生动的注脚。而这段充实的实习、难忘的相遇,也正成为他们爱国之情具体而微的构成要素,让家国情怀在实践中愈发深厚。

从认知到认同 于互动中筑牢文化根基

香港与宁夏相距上千公里,一场宁夏非遗文化探索之旅却拉近了两地学生之间的心里距离。

7月18日,北京师范大学银川学校中学部活动室内热闹非凡。来自香港梁文燕纪念中学、香港循道卫理联合教会李惠利中学、香港五旬节圣洁会永光书院的3所香港学校校长、副校长、教师以及126名香港青少年学生与宁夏学子共同开展非遗文化交流活动。

“没想到剪纸这么有趣,真的很好玩。”香港五旬节圣洁会永光书院学生林炜燃举着刚完成的作品,笑着对记者说。活动现场,宁夏学子专注制作非遗文创产品的样子感染了香港学生,大家纷纷投入其中,在亲手制作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味。通过手把手教学与实践操作,香港学生在直观互动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提升了审美与创造能力,也更真切地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根与魂的意义。

当日,银川市唐徕中学与香港梁文燕纪念中学、宁夏大学附属中学与香港循道卫理联合教会李惠利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银川学校中学部与香港五旬节圣洁会永光书院,分别签订“姊妹校”合作交流协议。“与北京师范大学银川学校中学部结为‘姊妹校’,是两校互学互鉴、共同进步的开始。”香港五旬节圣洁会永光书院校长郭文坤表示,此次活动为两校在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打开了大门。希望通过定期的师生互访、课程共享、文化交流等活动,增进彼此了解,共同探索教育新路径,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多可能。

游历内地可以帮助香港学子建立正确的国家和民族观念。7月15日至20日,香港非遗文化探索交流团深入我区各地,不仅对非遗文化和民风民俗有了具体认识,也真切感受到了宁夏人的热情。

“书本上的描述,远不如亲眼所见来得实在。”香港梁文燕纪念中学学生胡曦璇说,这次宁夏之行是难忘的人生经历。一路上,大家通过看、听、学、游、玩,近距离接触扎染、剪纸、泥塑、麻编等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亲身感受着宁夏的风土人情与多元文化。香港学生陈曦晴表示,宁夏的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让她印象深刻,她想把这些见闻带回香港,分享给更多朋友。

“了解”是“理解”的前提,“认知”是“认同”的起点。“尽管地域不同,但两地学生通过共同体验非遗技艺,结下了友谊,这有助于增强香港学生的国家身份认同,进一步促进内地与香港的融合。”香港梁文燕纪念中学校长杨丽萍希望,中华文化开放包容的理念能在香港青年学子心中扎根,伴随他们成长,并传递给下一代,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千山一脉,万水同源。本次活动以多元、真实、生动的体验,进一步凝聚了香港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依托相近的人缘与相通的文脉,进一步增强了两地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与主人翁意识,鼓励他们共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用青春力量谱写时代篇章。

--> 2025-08-04 ——自治区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积极推动爱国爱港爱澳优良传统薪火相传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94755.html 1 青砖灰瓦间的青春对话 宁港青年同谱融合新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