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红霞) 7月30日,记者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获悉,我区组织专家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期检查调研。从项目实施情况看,自治区耕地质量提升专家团队组织措施得力,试验示范布局合理,田间管理和技术指导到位,示范区作物长势良好,圆满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
调研中,专家实地查看了彭阳县城阳乡涝池村、西吉县兴平乡马沟村的耕地质量与产能提升田间示范基地,详细了解关键技术试验进展。今年以来,专家团队聚焦旱作农田土壤水库调蓄与耕地产能提升,在两地分别建成300亩玉米、200亩马铃薯旱作农田技术示范区,针对旱作瓶颈开展土壤扩容增蓄、增碳培肥等10项试验研究,累计开展技术指导7次,培训农户超100人次。
面对今年中南部地区持续发展的旱情,专家团队充分发挥团队人才优势,以试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集成创新技术模式,加强技术指导服务,不断深挖旱地生产潜力。团队借助全区自动墒情监测网络平台,扩大监测范围,加密监测频次,发布自治区级农田土壤墒情简报16期,指导各地应墒适种。组织专家赴同心县、彭阳县、西吉县等地,与当地技术人员共同开展抗旱减灾技术指导,协助及时制定抗旱减灾工作方案,全力以赴保障中南部地区农业稳产丰收。立足区域资源特点,推广机械深松、全膜双垄沟播等旱作技术,建立适宜不同区域的节水集成模式,有效提升天然降水利用效率。
专家团队将持续聚焦我区粮食安全生产与中南部旱作农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深化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和指导服务,探索创新推广应用机制,巩固提升旱作农田生产能力,为保障全区粮食安全生产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