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媛
滩羊产业作为宁夏“六特”产业之一,是宁夏产业振兴的支柱产业,更是促农增收的重要抓手。近日,自治区工商联通过宁夏政协数字智能化平台提交《关于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宁夏滩羊”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打造优质宁夏滩羊肉品牌,助力宁夏滩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社情民意信息,宁夏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将此件转办至承办单位。自治区商务厅、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并反馈办理情况。
“以上海为例,年羊肉销售额超40亿元,但‘宁夏滩羊’和‘盐池滩羊’的销量占比较小。”自治区工商联调研发现,宁夏滩羊在东南沿海城市,尤其是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拥有较高知名度,但实际市场占比偏低。目前我区滩羊产业品牌身份缺失,尚未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缺乏正式“身份证”,品牌推广与销售受限;受存量少、产业链条短、物流和人工成本高、企业融资难等因素制约,产业发展遭遇瓶颈;对外宣传不足,品牌影响力亟待提升。
自治区工商联建议,加速“宁夏滩羊”地理标志认证与标准化建设,向国家申报“宁夏滩羊”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确立品牌合法身份,并通过制定统一行业标准,整合资源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成立行业协会,由政府牵头,通过金融支持、税收减免等措施促进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强副产品科技研发以提高附加值。加大滩羊品牌推广与市场开拓力度。通过政府背书提升公信力,构建“滩羊+预制菜+社区商超”新零售模式,线上线下联动讲好品牌故事,在宁夏及南方重点城市举办美食节挖掘文化价值,并借助“一带一路”及中马经贸平台开拓东南亚及欧洲市场,推动产业国际化。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在答复中介绍,目前,申报“宁夏滩羊”地理标识地域范围过大,品种区分度不足,难以证明品质与特定自然条件的唯一关联,与2005年已注册、2008年获保护的“盐池滩羊”地理标志重复。基于上述因素,获取国家层面的正式认证存在一定难度,需进行更细致的工作与策略调整。目前,在产业标准化与整合方面,我区已优化形成以盐池等县为核心区、平罗等县为改良区的布局,制定28项全链标准,实现基因技术全程追溯;引导56家企业组建联合体推行“六统一”管理,年订单收购滩羊超60万只。品牌建设方面,依托“宁夏精品中国行”等平台年均举办20余场推介活动,构建“线下专柜+线上电商+文旅直播”多元渠道,与盒马、京东等深度合作,全国设点264家,进驻商超餐饮415家,年销2.8万吨。“盐池滩羊肉”获中国驰名商标等30余项国家级荣誉,成为冬奥、亚运等国际顶级赛事指定食材,入选“一带一路”地标名录。
近年来,自治区商务厅依托全国87家外销窗口,使滩羊销售额达2.31亿元,借力消博会等重点平台组织企业参展推广,通过节庆促销、团购定制及单位直配服务拓宽销路的同时,落实产业扶持政策,持续扩大电商销售规模。自治区商务厅将与相关部门协同发力,计划支持外销窗口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团购与配送服务,扩大市场份额,组织企业集中推介,鼓励企业开展产区直播、孵化品牌直播间,对达标电商给予资金补贴,将宁夏滩羊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从而实现产业升级,促进宁夏滩羊产业高质量发展。两部门将持续深化政策协同,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强化品牌输出等方式,全力推动宁夏滩羊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