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纳紫璇
盛夏时节,走进掌政镇春林村昆仑育苗种苗农业产业种植基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扑面而来。在宽敞明亮的现代玻璃拱棚里,嫩绿的西红柿苗齐刷刷地探出头来;育苗棚内,工人们仔细分拣着一盘盘青翠欲滴的种苗。远处,二期和三期工地上机器轰鸣,焊花飞溅,描绘着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以前没地种,只能到处打零工,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一天能挣100多呢。”从事苗种分拣的村民芦娟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她身后,还有几名村民动作麻利而有序地将种苗装盘,他们感受着产业振兴带来的切实变化,纷纷感叹:“村里有了这个‘聚宝盆’,咱们的日子更有奔头了。”
春林村党支部书记潘利华站在新建的智能温室前,如数家珍地介绍着项目进展:“我们一期17栋日光温室、2栋大跨度拱棚和1栋玻璃温室已全部建成投产,二期20栋日光温室的地圈梁浇筑和钢架安装也已完工,目前正在安装喷灌系统。”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远处的工地上焊花飞溅,机器轰鸣,工人们紧张有序地进行三期工程的钢架焊接工作。
这个总投资近4000万元的现代农业项目,是掌政镇11个村和1个社区“抱团发展”的生动实践。通过整合160万元村集体资金,回购改造老旧温棚,打造集育苗、种植、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在基地的智能温室里,自动喷灌系统正在给幼苗浇水,细密的水雾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晕。掌政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崔雯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能从110万元增加到500万元,能带动200多人就业,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她特别提到,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更让村民实现了“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务工得薪金、集体分红得股金”的多重收益。建成后的示范基地将实现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成为兴庆区现代农业的新标杆。“下一个阶段的建设,将紧扣产业升级、经济增收、乡村振兴目标开展,将不断完善工程、拓展产业,助力掌政镇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崔雯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