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东山秋月

张 嵩

宁夏固原市区东2公里处有一高山,海拔1806米,古称东山,后因山顶建有东岳神庙,逐渐被称之为东岳山。明《万历固原州志》“祠祀志”有记:“东岳庙,在城东山三里许。”表明在明代或更早这里就建有庙宇,即“泰岳庙”。清《宣统固原州志》记载:“东山距城东四里许,祀泰岳神,为州镇前明总制王公以旗创修。其岭曰铁绳岭,上有玉皇、达摩、韦陀、如来诸殿,孟公生祠。南折有碧云洞,祀孙真人。下有石坊,题曰‘宏开觉路’,又曰‘引伸有籍’,其严势尊峻,遥而望之如金钟悬纽,巍然卓然。承平时树木森森,俗名为‘杨柳巷道’。自兵燹不免凋零矣。惟秋来月色横空,风景清朗,洵边地佳境也。”正是因为东岳山庙宇林立,气势不凡;秋来月上山巅,晚风吹林,杨柳摇曳,风景奇异,遂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清时即被选为固原“十景”之一,名曰“东山秋月”。《宣统固原州志》卷八“艺文志”载有一首锡麒所作的七律《东山秋月》:

萧关万里净无尘,秀耸东峰倚凤闉。

漫把防秋谈战争,且邀新月作诗邻。

莲花似滴平峦翠,杨柳犹怀旧苑春。

南望络盘北海剌,年年照彻远行人。

作者锡麒,字仁山,清代奉天(今辽宁沈阳)人。曾担任《宣统固原州志》分篡,后补任固原县知县。这首诗借写东山秋月及其周边秀美景色,由此追思前朝(明代)为防止漠北残元势力的不断侵扰,而在固原设立三边总制(总督),由部院大臣轮番坐镇,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固原的东岳山得以开发利用,不仅成为香火兴盛的宗教场所,更是人们休闲游览的一个风景区。战火虽已远去,追忆旧事,“漫把防秋谈战争”,触及近景,“且邀新月作诗邻”,也是一种今古相照,反映出当时诗人所处的和平安适境遇,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游山赏景,寄寓情怀。进而“南望络盘北海剌,年年照彻远行人。”南望六盘山,北看海剌都(今海原县),诗人发出由衷感慨,年年东山月,照彻“远行人”。历史是一种传续,后人不忘前人,是人生态度,更是社会责任。末两句意深境远,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为太平之世曾经付出努力甚至生命的无数先辈的追怀。

关于东岳山的脉系根由,《固原文史资料(内刊)》(第五辑 1993年6月)有李德彭先生《东岳山史话》一文讲得比较详细:东岳山“为六盘山系东出之黄峁梁北渡支脉。山势濒临清水河东岸逶迤北去,经红崖、高圪楞至小孤山(即娘娘山),孤岭屹立,沙水缠绕,至此成为末端。东岳山亦名铁绳岭,山脊雄伟,高耸独秀,与文昌、太白、莲花诸山,同为县城屏障。远代已有庙迹,祀泰岳之神。”东岳山做为固原的一处名胜,明清至民国以来,颇有盛誉。多有文人骚客留诗以颂。其中《民国固原县志》“韵语·诗词”就刊有赵生新的《登东山》、尹金镛的《赈灾后游东山作》、马筠青的《陟东岳山》、梁文铁的《东岳山》等数首诗作。

赵生新的《登东山》是一首绝句:

原州自古号雄关,一览登临到极巅。

四面云山常作抱,清河流水绕城湾。

赵生新,清末固原人,拔贡。诗作对原州(固原)及东岳山的重要地理位置有所交代,意境浅而通俗。

尹金镛的《赈灾后游东山作》是一首七律:

昭昭天日蔚蓝天,几片闲云过眼前。

节令清和人意好,山容罨蔼柳含烟。

楼台到处空陈迹,城郭惊心非曩年。

漫把浮沉谈往事,开樽话旧乐陶然。

尹金镛,民国时固原人。该诗中间两联尚可,对东岳山有所描述及感喟,全诗整体平白。

马筠青的《陟东岳山》是一首五律:

遨游东郊外,陟足到山巅。

风送驼鸣驿,烟含马饮泉。

晴岚辉佛地,瑞蔼遍诸天。

噪杂人声远,坐看鸟往还。

马筠青,民国甘肃临夏人,后定居固原城关。民国三十年(1941年)任固原中学教导主任。新修《固原县志》对他的评价是“诗词清秀”。从这首诗来看,确实具有一定的文采。“风送驼鸣驿,烟含马饮泉”动态感、沧桑感、画面感兼具,远景近情,皆在其中。结尾更有远离世俗“噪杂”、超然物外、回归自然、融入山水之意境。

梁文铁的《东岳山》是一首七绝:

极目萧关古道围,边城烽火趁晴晖。

登临谁欲小周鲁,征人征马半瘦肥。

梁文铁,民国时人,生平不详。这首诗是他所写的《固原近郊四首》之一。前两句对固原悠久的历史及所处“边城”历来烽火不绝有所回顾。后两句用典。《孟子·尽心上》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句。意思是孔子登上了东山,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都变小了。寓意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目之所及,视野开阔。而“征人征马半瘦肥”恐与常年征战及思乡有关。唐代钱起《失题》诗中有:“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句,刘长卿《代边将有怀》诗中有:“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的句子可作参考。

东岳山是固原的一座文化名山,清末这里就有“九台十八院,七十二座大殿”的建筑群,它集儒、释、道于一山之中,规模宏大,闻名遐迩,可以管窥宁夏南部宗教发展的轨迹及蕴含的历史信息。同时它还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地,就此登高,固原城的全景尽收眼底,风光无限。尽管时代变迁,但不变的是固原人心目中的文化标识,东岳山及其“东山秋月”等景观和由此产生的诗词作品永远都铭刻着这片土地岁月的辉光,在时时闪耀之际并不断地向前延伸、延续。

--> 2025-07-23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94205.html 1 东山秋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