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束 蓉
7月17日一早,兴庆区胜利街景园社区的暑期公益课堂内已传出阵阵欢声笑语,孩子们在这里不仅能练习书法、阅读书籍,接受体能训练、安全教育,还有专人辅导暑期作业,有效解决了辖区家长暑期带娃的焦虑。
同一时间,贺兰县各个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紧张有序地开展该县经济困难家庭子女高等教育阶段就学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子在秋季学期能顺利入学、安心就学……
这些剪影共同拼凑出银川市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立体图景。
今年以来,银川市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银川市教育党工委坚持以学习教育促作风转变,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精准发力,组织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担当作为,倾听民声诉求,落实开门办教育,着力以过硬作风擦亮“教育在银川”品牌。
“2025年,银川中考普通高中录取比例提高至73%,老师说我们学校教学质量不错,实际考上高中的比例会高于这个数字。”说起今年的中考成绩,家住西夏区镇北堡镇的中学生佳怡仍然兴奋不已。对于佳怡和她的同学们来说,这意味着更多机会,更广阔的未来。这都源于“普通高中扩容攻坚计划”,全市新增学位5600个,三区普通高中“指标到校”比例提高至70%。下半年,北京师范大学银川学校中学部也准备扩建,扩大高中规模。而在西夏区教育小镇,银川市第二十四中学迁建工程正如火如荼推进,未来可新增3000个高中学位。
面对学位扩招现状,银川市教育局坚持既要增量,更要提质,通过“名校+弱校”“强校+新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将优质教育资源如毛细血管般延伸至城乡角落。目前,全市组建的82个教育集团覆盖202所学校,建立28个城乡学校共同体,结对帮扶61所农村学校,2.4万余名农村学生因此受益。
今年,针对校园欺凌时有发生问题,银川市教育局投入120余万元,在16所试点校安装800个防欺凌语音智能识别系统,可识别30种语音关键词,用科技守护学生身心安全。与此同时,针对学生游泳技能不足问题,筛选15所学校继续开展游泳课试点,将游泳课纳入中考体育项目,提升学生涉水自救能力。家长普遍反映:“学校立足学生本位,做到一心一意提质量,全心全意为学生,为报考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家长和同学们得到了无微不至的服务。党员、教师和志愿者们都很热心细致,提供的信息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从新增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婴幼儿托育等6个新兴专业,到设立银川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特教部,制定《银川市统筹优化教育资源布局进一步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实施方案》《银川市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改革创新行动方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银川市教育系统持续推动作风转变,先后推出一系列惠及民生的务实举措,大力推动“办好教育民生实事”从承诺变为现实,不断提升着师生家长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