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自治区政协委员吕亚辉建议:

科学精准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工作科学精准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工作

本报讯(记者 单 瑞) “近年来,我区全面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取得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缩减’,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双提升’等成绩,为全球荒漠化防治贡献了智慧和经验。”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吕亚辉提交《关于科学精准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工作的提案》,针对我区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中存在的短板弱项提出意见建议。

通过开展相关调研,吕亚辉了解到,我区荒漠化综合防治用水需求与水资源承载能力不足矛盾依然突出,按照我区《“十四五”用水权管控指标方案》,全区分配生态林绿化灌溉水量2.39亿立方米,仅可支持生态林灌溉规模80.2万亩,但实际需要灌溉的生态林120万亩。各市、县(区)也普遍反映林草生态用水配额不足。与此同时,防沙治沙的科学化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各市县、(区)治理荒漠化项目思维偏重,过度工程化,基于自然条件因地制宜荒漠化综合防治实践不够,个别县(区)的退化林修复项目刚过管护期,保存率就大幅下降,无法在自然条件下成活,反映出项目实施不符合自然规律。

提案建议,自治区林草主管部门会同水利部门深入研究我区生态绿化规模、用水总量管控指标和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需求的关系,明确提出指导意见和措施。适度增加生态用水规模,通过工业、农业等节水措施腾出部分用水空间。加强内部挖潜,实施林草灌溉节水改造,用更少的水资源支撑更多的需求。拓展生态用水渠道,将更多再生水、雨洪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用于生态用水,增加水资源的有效供给。

提案还建议,自治区林草主管部门建立科学指导团队,加大对各市、县(区)荒漠化治理,特别是项目化、工程化措施科学指导。严格遵循不同类型荒漠的形成与发育规律,保护好荒漠生态系统的原生性、完整性,树立分类分区治理的科学态度、因地制宜,推广使用乡土树种、草种,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沙则沙、宜荒则荒,确保防治的质量和效果。积极推行“产业+生态治理”治沙模式,大力发展有机种植养殖、中药材种植等产业,探索走出一条生态修复、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相结合的防沙治沙新路子。

--> 2025-07-22 自治区政协委员吕亚辉建议: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94126.html 1 科学精准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工作科学精准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工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