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纳紫璇 文/图
走进兴庆区前进街银华社区,这里有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小房间,便是银华社区居民口口相传的“专家号”——“孙阿姨扯磨室”,其主要负责人是71岁的孙晓琴。孙晓琴是社区有名的“热心人”,因热衷于志愿服务工作,2022年在社区的帮助下,孙晓琴联合网格员、党员、辖区民警、法律明白人、热心居民、公益法律顾问等志愿者,依托“孙阿姨扯磨室”共同为辖区居民的“烦心小事”出谋划策。
近日,银华社区塞上骄子小区7号楼3单元楼门口的无障碍坡道正式竣工。“以前每次出门都得麻烦邻居帮忙抬轮椅,现在自己能轻松进出,‘孙阿姨扯磨室’真是解决了我的大难题。”居民赵先生说。他是一名二级肢体残疾人,随着年龄增长,腰伤加剧导致行走不便,出行也愈发不方便,单元楼门口的台阶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道“坎”。一次偶然的机会,赵先生听说社区有个“孙阿姨扯磨室”,专门帮居民协调解决各类难题,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孙晓琴。
“居民的事,就是咱们自己的事。”孙晓琴了解情况后,立即行动起来。她带领“扯磨室”成员实地走访,发现不只赵先生,楼里还有几位腿脚不便的老人和使用婴儿车的宝妈,同样面临出行难题。于是,孙晓琴把银华社区、物业公司、居民代表等聚在一起,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助推无障碍坡道改造成功实施。
施工期间,孙晓琴和志愿者们全程跟进,协调施工时间、监督工程质量,确保坡道既安全又实用。坡道建成后,赵先生竖起大拇指肯定地说:“银华社区的‘专家号’真管用。”同楼的邻居李阿姨也连连称赞:“以前用婴儿车带孙子出门,下台阶非常不方便,现在有了无障碍坡道,省力多了。”
作为社区矛盾化解的稳压器,“孙阿姨扯磨室”自成立以来,以聊天的形式,引导群众理性管控情绪、合理表达诉求、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受到群众一致好评。一件件因琐事引发的邻里纠纷,一个个困扰居民的民生“小事”,都在这里得到了有效解决。3年来,这支队伍从最初的不到10人发展到20余人,义务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困难70余起。
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如何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邻里关系,也是“孙阿姨扯磨室”开展志愿服务的重点工作。
“我们不仅讲法律政策,更讲情理、讲传统,很多矛盾其实就差一个‘让’字。”采访中,孙晓琴分享了一起典型案例。社区的两户居民因噪音问题一直争执不清,频频报警。无奈之下,社区工作人员便将这一棘手问题转交到“孙阿姨扯磨室”。了解事情经过后,孙晓琴便上门耐心劝解:“老姐姐,咱们都是上了年龄的人,子女又不在身边,以后有什么事情还都要靠邻居出份力。”经过孙晓琴的耐心劝解,当事人李奶奶态度有所松动,孙晓琴便组织矛盾双方到“孙阿姨扯磨室”里,用“六尺巷”故事进一步进行劝解,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经过一番努力,两户居民逐渐理解对方,最终握手言和。
通过长时间的志愿服务工作,“孙阿姨扯磨室”探索出“五心工作法”,即“组织引领显决心、普法解惑要倾心、问题排查靠细心、疏解情绪要耐心、化解纠纷持公心”,把邻里矛盾纠纷化解在小、化解在早。
银华社区党委书记吴萍表示,社区将继续深化“微治理”模式,从“末梢处”着眼、“细微处”入手,充分发挥“孙阿姨扯磨室”作用,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真正实现“居民自治、邻里互助、社区共治”的和谐氛围。
如今,“有事就找孙阿姨”已成为银华社区居民的共识。一桩桩“小纠纷”的化解,一件件“微实事”的落实,让社区更有温度,也让居民们的幸福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