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韩瑞利) 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贾毅提交《关于进一步优化“红石榴”青少年交流计划品牌的提案》,多角度全方位建议增强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近年来,我区扎实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深入推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促进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有形有感有效。但在工作推进时还存在示范引领不明显;互动式、体验式、沉浸式的结对子少,交流深度不够;社会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贾毅建议,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制定系列“菜单”,打造交流活动“套餐”,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其中,实化细化交流内容,优化交流方式,生动鲜活地开展系列活动,推动广大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利用校外资源、校地合作平台,组织学生社会实践进社区、科研工作进社区、法律服务进社区,通过加强校地合作,打造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深入到各族群众中,深入交往、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加深情感,在基层实践中强化“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议依托闽宁协作机制,进一步深化与福建青少年交流活动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类区域合作机制,以校校合作为重点,进一步拓宽与周边省区、沿黄九省区、东中部地区、沿海发达地区青少年交流渠道。出台相关政策,明确社会力量在参与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中的角色、责任和权益,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补贴或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青少年交流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