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瑞利
近年来,我区致力于优化医疗服务体系,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改善就医感受。当前,群众对于健康有了更高需求,不仅要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还要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聚焦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高素质卫生健康人才队伍,提升群众就医体验积极建言。
规范医院护理照护服务体系
“近年来,随着住院患者对陪护需求的不断增加,单纯依靠医疗机构增加护士数量,已无法满足老龄化社会对于护理服务的精准化需求。规范医院护理照护服务体系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自治区政协委员冯涛提交《关于规范医院护理照护服务体系的提案》中介绍,随着老龄患者日益增多,住院期间对陪护需求不断增加,现有照护服务体系无法完全满足精准化需求。医疗护理员的工作场所在医院,但往往隶属于第三方照护服务公司,因公司在管理上大多依照各自企业标准进行,存在照护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性大等实际问题,缺乏职业标准及有效监管。当前,医疗护理员存在年龄偏高、知识结构偏低、经济收入不稳定、晋升通道狭窄等问题,严重影响医疗照护服务体系的构建。
冯涛建议,政府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医疗照护服务制度,进一步细化相关工作范畴,明确将医疗护理员界定在医疗机构中承担病人生活起居照护为主的工作人员,并尽快制定统一的职业标准。对医疗护理员体系启动持续、有效的评价体系,设定服务融合考核目标,使服务流程与专业护理形成统一。通过搭建数字监管平台,定期追踪医疗护理员的人员资质、培训考核及照护服务评价等情况。通过考评、打分、满意度测评等维度对医疗护理员进行优胜劣汰,持续提高服务质量。此外,上级管理部门应对第三方照护服务公司进行有效监管,对公司所收取的照护服务费用制定统一的指导价格标准。
冯涛还建议多主体、多层面构建医疗护理服务共同体,推进“护士—医疗护理员”医疗照护服务体系。将“互联网+”智慧平台扩展至照护服务领域,逐步建立我区医疗护理员职业化注册及管理网站,多元化满足不同医疗内容、不同护理人群对医疗护理员的需求。鼓励医疗护理员通过持续学习与专业提升来获取更优质的职业发展机会,提高职业认同感。在医疗护理员工作强度、薪资待遇、晋升通道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形成切实可行的安全保障。不仅关注医疗护理员专业技能培养,也关注医疗护理员的心理健康和人际沟通等,更好地构建整合型医养结合护理人才照护服务体系。
建设高素质卫生健康人才队伍
“在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高涨。”自治区政协委员张志在提交的《关于加强我区市级及以下医院医学人才培养的提案》中提到,当前我区市级医院正面临严峻的医学人才困境。
提案介绍,人才数量短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固原市人民医院为例,近三年门急诊量年均增长30.05%,住院患者数量年均增长25.55%,但重症医学、中医、康复医学等部分重点科室的医护人员配备滞后,导致医护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这不仅影响医疗服务质量,还加剧了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增加了医疗风险。同时,还存在人才结构失衡的情况。从职称结构看,宁夏市级医院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才占比较低,初级职称人员占比过大,部分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在复杂疾病诊断治疗方面,与省级大医院差距明显,比如肿瘤精准治疗等领域的技术开展率较低。部分医务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导致医学新技术应用进展缓慢。此外,受薪资待遇、职业发展空间、工作环境等因素影响,市级医院人才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张志建议,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医学人才培养和引进提供政策保障。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打通人才流动的渠道,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统筹区域人才发展。加强区域内医疗卫生人才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建立区域人才共享机制。鼓励省级医院与市级及以下医院开展人才帮扶、技术协作等活动。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人才培养资金,用于支持医务人员的培训、进修、科研等。提高对医院的财政补助标准,缓解医院因人才培养的资金压力。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出台针对市级及以下医院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如提供住房补贴、科研启动资金、家属就业安置、子女入学优惠等。拓宽招聘渠道。创新招聘方式,除了传统的校园招聘、公开招聘外,充分利用网络招聘平台、人才交流会等渠道广泛招聘。建立人才储备库,对有意向的人才进行跟踪招聘。柔性引进人才。对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采取柔性引进方式,如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兼职顾问,定期到医院开展坐诊、手术、讲学、科研指导等。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继续医学教育。加大对继续医学教育的投入,拓宽教育渠道。鼓励医务人员参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继续教育课程。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到医院举办学术讲座、开展新技术培训。建立继续医学教育考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