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 蕾
7月8日至9日,由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固原市委、市政府指导,上海博物馆、固原博物馆主办,固原市文化旅游广电局、自治区博物馆、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及盐池县、原州区、彭阳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协办的“华彩六盘·宁夏固原文物精品展”开展仪式暨农文旅宣传推介活动在上海博物馆东馆开幕。
展厅内,323件珍贵文物静静陈列,诉说着固原跨越千年的文明故事;展厅外,配套文创产品专柜宛如一座指尖上的“微型展览”,与馆内文物遥相呼应。13类200余件文创佳作齐聚一堂,以全新姿态让固原的千年文脉在当代“活”起来。
“以前逛展见到很多以梵高、高更等西方艺术家作品为原型的文创产品,第一次看到有中国红色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东方财经·浦东》频道的制片人吴伦凯对小红军系列文创产品兴趣浓厚,他特意为孩子挑选了几件,希望孩子能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感受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
凸钉玻璃碗冰箱贴复刻文物神韵,小巧中见精致;掇绣文创背包以针线为笔,细腻质感里藏着匠心;小红军红色旅游文创系列则让革命记忆焕发新彩……这些文创产品还成为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吸引着外国游客的关注。来自英国的泰根与同学在上海旅游,刚看完展览便被文创专柜吸引。“这些物件不仅美观,更饱含文化深意。比如这款纯手工刺绣包,纹理细腻、图案雅致,满满都是中国韵味。”他赞叹道。
从文物元素中提炼灵感,经巧思再创作,这些文创产品既传递着东方美学的隽永意蕴,也让更多企业窥见了文化挖掘与价值转化的广阔空间。“固原博物馆的几件镇馆之宝堪称罕见,它们融中原文化、波斯文化与草原文化于一体,尽显兼收并蓄的开放胸襟。我们希望将其从静态文物转化为‘活态传承’,在文创领域深耕细作。”上海宽创国际文化科技公司文创运营事业部副总经理王斯斐坦言,目前已有不少上海本土文创企业与固原的文创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未来将携手开发更多优质产品,借力上海的高客流量优势,构建跨地域文化传播与消费转化的全新通道。
非遗手作的巧夺天工、六盘山牛肉的鲜嫩醇香、西吉西芹汁的清爽营养、隆德中药材的道地珍贵、泾源蜂蜜水的天然甘甜、彭阳红梅杏的酸甜多汁……活动期间,吸引游客驻足的不仅有精美的文创产品,还有带着固原泥土芬芳的农文旅产品,让黄浦江畔的人们看到了六盘山下的“烟火气”。
“这款纯手工钩织玩偶,融入了宁夏传统掇绣技艺,非常可爱,很适合送亲朋好友。”宁夏琳子织造有限公司展位前,经理吴小玲热情地介绍吸引着往来宾客,展位上设计精巧、憨态可掬的玩偶琳琅满目,让人爱不释手。“这小玩偶价格亲民,做伴手礼很有纪念意义。”上海臻有良品实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辉挑选钩织文创产品时难掩喜爱之情。
在西吉县马兰刺绣非遗展区,非遗传承人杨玲创作的国宝级文物凸钉玻璃碗刺绣复刻品同样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整幅作品既保留了文物原有的异域风情,又以丝绸的温润赋予了新的东方韵味。出发前,杨玲带领团队加班加点赶制手工艺品,希望通过自己的非遗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固原、走进固原、感受固原。
“在上海遇见家乡的味道与手艺,心里又暖又骄傲。”在上海定居多年的宁夏老乡葛格,手捧一件精美的掇绣作品,眼中满是激动,这份“他乡遇故知”的喜悦,悄然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宁夏彭阳县青云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玉龙同样难掩惊喜:“考虑到储存不易,我们只带了350公斤红梅杏,没想到开展不到3小时就售罄了。”更让他欣喜的是,展会上不仅接到游客订单,还与两家客商签订了意向协议,目前正忙着安排快递发货,让彭阳的甜蜜滋味更快抵达上海市民的舌尖。
“这次带辣条参展,反馈远超预期。回去后打算研发甜辣味新品,争取打开上海市场。”泾源县宁夏喜悦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喜成坦言,此次上海之行不仅开阔了眼界,更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思路。
“我们带来了4大类91种产品,期待大家不仅记住固原的国宝,更爱上这片物产丰饶、清凉宜人的土地。欢迎来固原感受18摄氏度夏天的惬意,探寻丝路重镇的古今风华。”隆德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彭甲龙发出诚挚邀约。
从六盘山下到黄浦江畔,这场跨越千里的“文化之约”,让文物在创新中“活”了起来,也让固原的农特产品走出深闺,在更广阔的舞台绽放光彩。